跟着总书记,从国家公园看“万物共生”

镜观·回响丨守护红树林,保护生物多样性 微视频丨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 奏响生命乐章

聚焦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启动 首批项目拟在COP16前落地

    生态环境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多边信托基金办公室28日在北京签署了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有关合作协议,标志着基金的正式启动。这一基金将发挥哪些作用?如何调动更多的力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投入?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55364个

    生物物种名录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程度的基础数据。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日前正式发布,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55364个。

  • “世界杜鹃之王”传奇——“极小种群物种”逆袭故事之二

    你见过比10层楼还高的大树上开出的杜鹃花吗?在云南高黎贡山,有一种杜鹃花属最高大的物种:大树杜鹃。全球960余种杜鹃花属植物中,它被奉为“世界杜鹃之王”。从极度濒危到重焕生机,大树杜鹃在人类保护和繁育下实现“逆袭”。

  • 你好,“邻居”——与城市多样生物相处之道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提到生物多样性,你想到的是不是野外、保护区?其实,就在城市里,在小区、公园、学校……越来越多的生物出现在身边,成为人类的新“邻居”。

  • 我国正在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2日表示,我国更新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正在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支持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落地落实。

  •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通过实施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 共建万物和谐美丽家园——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扫描

    近年来,我国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保护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筹建了大熊猫、亚洲象、穿山甲、海南长臂猿等濒危物种保护研究中心,并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估。

  • 海南:探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扎实成效

    5月22日,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举行。记者从此次宣传活动获悉,海南近年来从法治保障、国家公园建设、种质资源保护以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探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扎实成效。

  • 联合国等多方呼吁共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政府间组织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高级别代表共同呼吁所有利益攸关方采取行动,通过支持实施“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与熊猫为邻

    2021年,中国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启中国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如今,行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群山环绕、翠谷纵横,流水潺潺、林静山幽。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片区,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世世代代与大熊猫为邻,人人都能讲几段“熊猫奇遇”。

  • 守护犀鸟:当“大嘴鸟”飞过滇西雨林

    犀鸟是热带雨林的代表性类群和标志性物种,它的存在表明热带雨林的生态质量稳定向好。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盈江管护分局副局长金银德介绍,通过持续推进犀鸟物种及繁殖巢穴调查,2023年保护区“犀鸟谷”范围内监测发现犀鸟巢穴26巢,2022—2023年间,每年犀鸟个体数量增长大于20只。

  • 让更多珍稀物种“落户安家”——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见闻

    微山湖曾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的家园,后来这些自然界的“精灵”踪迹全无。通过大力治理、修复和保护,微山湖再现草长莺飞的景象。2021年2月,青头潜鸭在此重现。

  • 万物和谐共生:在世界第三极守护生物多样性

    可可西里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眼下进入藏羚羊一年一度的迁徙季。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种群数量,也从保护初期的不足2万只,恢复至7万多只。多年来,政府和民间力量合力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守护生物多样性,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万类羌塘竞自由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于摄影记者,就像大海之于水手,生机勃发,极具自然魅力。5月7日至13日,我和同事丁增尼达记录了那曲市尼玛县10余名野生动物管护队员对保护区核心区的巡护工作,也开启了与当地万物生灵的美丽邂逅。

  • 东北虎、海南长臂猿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记者22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加强濒危物种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东北虎、海南长臂猿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 云南迪庆:守护“雪域精灵”滇金丝猴

    余建华是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片区护猴员。他说,过去当地不少村民为生计上山打猎、砍伐树木,滇金丝猴栖息环境受到影响,保护形势严峻。1983年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世代打猎为生的村民,相继开始了转型之路。他随后加入了护猴队,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8点多,都在响古箐片区守护着滇金丝猴猴群。截至目前,他已守护了28年。

  • “植物大熊猫”漾濞槭的新生——“极小种群物种”逆袭故事之一

    科研人员常把像大熊猫一样珍稀的植物称作“植物大熊猫”,漾濞槭是其中之一。刚被发现时,它被认为全球仅存5株。经过10多年保护和繁育,如今这个数字扩大到了6万多株。从濒临灭绝到脱离险境,漾濞槭成为“极小种群物种”逆袭的典型。

  • 请注意!前方有“萌兽”出没……

    神秘的长白山坐落于我国东北,是东北亚地区的最高山系和重要生态屏障,被誉为“生态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堪称“山界YYDS”。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方天地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据统计,长白山地区已经发现了1200多种野生动物。

  • 中国故事丨寻找高原生灵守护者“罗布玉杰”

    “罗布玉杰是谁?”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近日与10余名骨干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一起,从以他名字命名的那曲市尼玛县罗布玉杰管护站出发,开始对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进行巡护。

  • 时光相册 | 养鹤的姑娘,这里的公路为你而歌

    从齐齐哈尔市区开车前往扎龙自然保护区,会经过一段“音乐公路”,汽车从路面驶过时便响起一段动听的旋律:“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歌词中的这位女孩,名叫徐秀娟,17岁便成为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养鹤员。

  • 共生之美!近百种植物生长在同一棵树上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的老山植物园,一棵喙核桃树上生长着近百种植物。据科研人员观察统计,爬藤榕、巢蕨、肾蕨等近百种植物生长在这棵喙核桃树的树干和枝条上。喙核桃树庞大的身躯为植物们提供了生长的空间,展现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

  • 青海“生命鸟巢”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近年来,青海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电网建设,积极打造“生命鸟巢”公益项目,在输电杆塔上安装鸟巢,为鸟类提供安全、舒适、稳固的“安居房”,探索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 AIGC绘现场|穿越亿万年 回望青藏高原的史前生物

    你是否知道,青藏高原曾经是鱼类的天堂,热带鱼在这里畅游。你是否知道,青藏高原也曾是恐龙的乐园,高大的芒康龙在这里漫步。海洋、森林、冰川……青藏高原,这片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剧烈而快速地崛起,上演着一部恢弘壮阔的生命演化大戏。

  • 走进自然界,这一次“听”就行了

    长江,孕育着万千生命,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谢辉是重庆大学声景研究中心负责人,近年来,他带着他的研究团队开始关注声音与生态的关系,呼吁更多人关注长江生态,爱护长江声景。

  • 新华访谈|从濒危到重生,他们让崖柏逆袭归来

    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崖柏,曾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当地成立了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年科研团队,专门用以保护崖柏及其生物多样性。经过近20年的接续奋斗,该团队让濒危物种崖柏实现重生。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华访谈》跟随这支队伍走进大巴山区,和保护区负责人杨泉及他的队员们,共同探寻崖柏不同寻常的“逆袭”之路。

  • 收录超15万个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发布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全球用户可以自由下载使用。

  • 百闻不如一见丨观照中国:古镜里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镜能照容,亦可观世界。纵览中国的众多古镜,指掌之间,可见飞舞的凤鸟、游走的龙蛇,潜藏于花卉草叶纹间的瑞兽,也能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环境。

  • 送你一套“戏精”表情包!

    对于喜欢野生动植物的人来说,这波“戏精”表情包算是个福利了。

  • 自然有答案丨植物篇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生态功能持续向好,都安薹草、亮叶月季、蒙古郁金香等珍稀植物不断被发现,万物共生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 深山“守猿人”

    西黑冠长臂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全球仅存约1500只,我国有1400余只,比大熊猫还稀少,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其中又以无量山居多。

  • 雄安新区73种新鸟类是如何发现的?

    白洋淀是华北最大淡水湖,素有“华北明珠”的美誉。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73种。记者近日了解到,民间志愿者在雄安新区新鸟类发现中发挥重要作用。

  • 国宝画重点丨从这里,品“牍”两千多年前的“人与自然”

    两千多年前,我国西北的生态环境怎么样?汉代边塞有哪些野生动物出没?汉代人和动物如何相处?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让我们走进描摹历史细节的简牍“世界”,开启一段寻“简”之旅,品“牍”两千多年前的“人与自然”。

  • 图片故事丨长白山科研工作者:一草一木常牵挂 山水相润“共白头”

     长白山是东北亚大陆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物种基因库”。为保护这个“稀缺的生态天堂”,1960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自此,长白山自然生态保护和综合科学研究工作全面展开。数十年来,一代代科研保护工作者扎根大山,以科学的视角、执着严谨的态度对长白山地质地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进行长期研究。

  •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他们扎根深山30余载,只为守护杜鹃花的家园

    植物园的工作者常年坚持不懈开展研究探索。植物园成立至今30多年来,他们坚持野外杜鹃花标本与种子采集。一次次翻山越岭、一次次悉心监测、一次次整装再出发,累计采集、鉴定并馆藏杜鹃属植物标本多达5000余份。

  • 广西发现我国首株野外膝柄木小苗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日,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北海市林科所的科研团队在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发现一株野外新生膝柄木,该植株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株野外自我更新的膝柄木小苗。此次发现标志着该濒危树种在自然环境中仍具有繁殖能力,对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和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看“萌宝”中华秋沙鸭的欢乐时光

    吉林省科普服务中心近日在长白山地区监测到中华秋沙鸭雏鸟戏水的场景,“鸭妈妈”带着一群“鸭宝宝”在水中欢快地“玩耍”。近年来,长白山地区生态保护成果显著,这里已成为我国中华秋沙鸭最大的繁殖地。

  • 青海天峻:藏狐现身雪后祁连山国家公园

    近日,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境内,摄影师拍摄到藏狐活动影像。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 在“国宝”红树林 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

    四季常青的“海上森林”为何被称作“红树林”?极为少见的植物“胎生”现象是怎么回事?“跨界”的动物白边侧足海天牛长啥样?老鼠簕和小花老鼠簕有啥区别?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前夕,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国宝”红树林里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