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篇
-
“传统”亦可“高端”——从纺织业看广东佛山的转型升级
作为制造业大市,广东省佛山市近年来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传统制造业并非落后的代名词,只要转型转得好,传统制造业也能焕发生机。
-
以改革创新激发澎湃动能——前海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观察
曾经的滩涂,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自2010年设立以来,有“特区中的特区”之称的前海,通过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推动深港携手共兴,“一张白纸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
香港西九龙站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香港西九龙站始建于2011年,2018年9月23日正式投入运营。开通以来,西九龙站往来旅客络绎不绝,客流量屡创新高。目前每天发车量约为100对列车,平均日运送旅客逾7万人次。
-
用美食文化连接珠澳的澳门创业青年
即使是工作日的午后,珠海拱北街道的一间茶餐厅门口仍然排着长队。拎着旅行箱的食客在查看菜单,一位母亲举起手机记录孩子大口品尝美食的瞬间,一对香港情侣在户外遮阳棚下边吃边聊,一位老人悠闲地品尝着奶茶。
-
文化中国行·风雅至味
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西畔的广东中山有一“菊城”——小榄镇。这里栽培菊花历史悠久,食用菊花的饮食文化也源远流长。
-
粤港澳共塑“健康湾区”
内地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首次跨境至澳门使用,“港澳药械通”实现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粤港救护车跨境直通……近年来,粤港澳三地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持续打造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描绘的“健康湾区”蓝图正加快成形。
-
澳门青年孙振鸿:在大湾区“种”出“好机会”
大学毕业后,孙振鸿先是在香港国际金融机构工作。后来,他又在非洲和东南亚工作,积累了从事农业的经验。2017年,国家正式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孙振鸿和来自香港的合作伙伴姚力元一拍即合,决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拓展业务。
-
夯实产业根基——广东加强实验室建设观察
目前,广东已初步建立起以在粤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省实验室、在粤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及在粤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组成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
粤港澳“一试多证”激发人才新动力
黎炜轩曾是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2022年他通过了餐厅服务员“一试多证”的考试。凭借这个粤港澳三地认可的职业能力认证,2023年黎炜轩顺利应聘到澳门一家法国餐厅工作。“一试多证”技能人才评价合作是粤港澳三地共同探索的一种新型人才评价模式。考生一次考试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广东省技能人才评价证书、香港专业能力评估证书或澳门职业能力证明书以及国际行业权威证书。
-
中国第一高塔如何打造世界级文旅精品
“游广州,必游广州塔”。作为当前中国第一高塔景区,广州塔今年游客数量再创新高。截至目前,2024年广州塔核心区域人数日均达16.6万人次。广州塔是如何成为广州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
-
资金互通 市场互联——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保险业互联互通观察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跨境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为满足民众对保险服务更加多样和迫切的需求,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便利化不断提升。
-
人气兴、物流畅、消费旺——从数据看广州“烟火气”
来自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广州接待来穗入境过夜旅游者353.8万人次,同比增长43.0%;实现国内文旅消费2185.3亿元,同比增长5.2%。
-
八口入海 水润湾区——阅览粤港澳大湾区“水文章”
悠悠珠江,清水直通港澳,润及民生;乘船航行,见碧水清波,白鹭翩飞;两岸产业活跃,“水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一幅江河安澜、秀水长青的大湾区治水图正在徐徐展开。
-
提升全球汽车含“深”度 深圳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增加值达704.63亿元,同比增长27.8%
-
跨境消费热潮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双向奔赴”新篇章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跨境支付手段、通关模式等的升级,以及“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一签多行”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大湾区跨境消费热潮持续升温,“双向奔赴”正开启新的篇章。
-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观察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不断呈现新气象。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4年,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
-
融数向绿——从多维电力数据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趋势
绿证交易不断增长、充电站新产业用电不断增加、数字电网能级不断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多个维度的用电数据让人感知到经济发展新的脉动。
-
带孩子们快乐起舞——一名香港青年的街舞梦
在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的街舞教室内,伴随着动感的音乐,香港青年戴杅栩以流畅的滑步、高难度的转体动作,点燃了现场的激情。他的身旁围坐着十几位学生,正目不转睛地学习舞蹈技巧,认真聆听舞蹈动作分解内容。
-
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携手同心,风雨兼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多来,大湾区经济总量从超10万亿元上升至超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
-
百年古村焕新生
傍晚时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的西溪古村游人如织。人们穿着在古村租借的传统服饰打卡拍照,沿街美食店前排起长队,戏曲演唱、舞龙舞狮等活动吸引游客驻足。夕阳西下,街头巷尾亮起特色灯饰,百年古村的夜生活刚刚开始……
-
深港共育红树林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深圳湾畔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共同守护着一片生机勃勃的红树林湿地。作为东半球国际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有约10万只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深圳湾越冬或过境。
-
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机制“软连接” 服务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到江门的时空距离更近了。跟随调研团队,记者走进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由深圳国际仲裁院和江门市政府合作共建。该机构通过合作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高效、更一体化的争议解决服务,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则机制、营商环境的“软连接”。
-
大湾区加速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今年5月,康方生物研制的用于治疗肺癌的依沃西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对许多肺癌患者来说,这款国产创新药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治疗机会。此前,康方生物也以高达50亿美元,授予一家美国创新药公司在部分海外国家对依沃西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许可权,让这款中国创新药走出了国门。
-
低空经济描绘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新图景
低空物流运输、即时配送、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在粤港澳大湾区,无人机正加速飞入写字楼、公园和社区等,改善居民的生活体验。
-
创新、开放、融合——“湾区之心”南沙携手港澳书写大湾区建设新篇
作为“湾区之心”,国家赋予南沙重大战略使命: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携手港澳,南沙正书写粤港澳大湾区新篇章:开发建设全面铺开,科技创新活力涌动,开放能级不断提升,融合深度进一步拓展。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湾区新城正加速崛起。
-
东莞:从工业母机之变看“世界工厂”进阶升级
工业母机,是用来制造机器的机器,被称为制造业的心脏。“世界工厂”东莞近年来成长起一批工业母机制造企业;与此同时,工业数字化改造也在加速进行。这一“硬”一“软”的新变化如同工业底座的两个巨大齿轮,正加速推动“世界工厂”不断向上向新,进阶升级。
-
粤港澳大湾区大科学装置密集进入运营期
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于2020年8月获批建设,2023年年底开始试运行,共有40个自动化功能岛台,涵盖合成生物研究“设计-构建-测试-学习”全过程,把软件控制、硬件集成、合成生物学应用整合起来,打造高通量、自动化、标准化的“生命铸造工厂”,让合成生物研究变得更快、更简单。
-
广东:推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助力美好生活
随着房屋老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区老旧电梯安全隐患突出。目前,广东在用电梯规模大,数量达121万台。“广东需更新的老旧电梯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使用15年以上老旧电梯为13.38万台。”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处处长谭教千说。“如何更换、钱从何来”是住宅老旧电梯更新绕不过的难题。国家出台的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为解决这个难题发挥出积极作用。根据相关政策,申请获批后,每更新一台电梯可获15万元补助。
-
解锁超大城市广州的“美丽密码”
走进广州市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来自市中心的垃圾运输车接二连三驶入卸料大厅,负压系统有效防止臭气外溢;登上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囱,在距离地面超260米的休闲平台一览园区全景,满目青翠之间现代化厂房整齐排列,闻到的不是臭味而是咖啡香。
-
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稻田上空,农业无人机“嗡嗡”飞过;智能化育种场内,毛茸茸的鸡雏长势喜人;现代化海洋牧场里,金鲳鱼翻腾跳跃。近年来,经济大省广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空中”“地上”“海里”新成果不断涌现,现代农业展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
粤港澳合作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
立志建成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学科大学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日前迎来首届229位研究生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有近六成被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录取,还有的将加入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大型企业,或正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创业。
-
资本更耐心,创新更有力——深圳创投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见闻
深创投集团累计投资科技型企业超1500家,“投早投硬”孵化创新“新势力”、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研究探索大胆资本……近年来,随着耐心资本成长带动,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存续规模过万亿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6.46%,“创新之城”新质生产力涌动强劲活力。
-
佛山陶瓷:艺术赋能 产业更“美”
广东佛山拥有数千年制陶工艺历史、陶瓷行业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如今,陶瓷从业者们正将文化创意与陶瓷产业相结合,努力将瓷砖做成艺术品、将“工业砖”变成“文化砖”。
-
小镇之“光”照亮世界
古镇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座面积不大的小镇。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古镇镇村民仿照从香港带回来的样品,生产了第一盏古镇民间自制灯。随后,古镇灯饰逐渐从原先简单的配件组装、作坊加工进入规模化生产。经过4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古镇灯饰已形成了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照明灯饰产业集群,其产品占据国内市场70%份额,还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同类市场中占比达50%。
-
“国社记者带你看湾区”之千年端砚
广东肇庆,古称端州。这里生产的端砚,位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也是中国一张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参与大湾区调研行的新华社记者,来到肇庆端砚博物馆和端砚文化村,感受端砚特色,体验端砚制作,了解端砚师傅技艺传承的初心和对产品创新的思考。
-
竞逐“天空之城” 粤港澳大湾区天空“有点忙”
外卖从天而降、“空中快递员”上岗、出门打“飞的”……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已逐步照进现实,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忙”。
-
从司法规则衔接看大湾区“软联通”
“一国、两制、三法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独有特点。近年来,内地与港澳在经济社会领域良性联动、优势互补、发展共促,但在司法领域有所不同,三地民商事领域的法律规则和司法实践都存在差异。面对跨境民商事案件持续增长的形势,亟需在诉讼制度“软环境”的对接上取得突破,为高效便捷化解跨境纠纷、实现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
夯实优长 展拓新机——香港书写由治及兴新篇章
迎着南方初冬暖阳,三架不同航司的飞机近日在香港国际机场南北中三条跑道上起降,完成三跑道系统的首航。这一历时8年的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最大基建项目启用后,机场整体运力将增加50%,每年可处理1.2亿人次客运量和1000万吨货运量。
-
打造一流湾区 勇立时代潮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纪实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滔滔珠江回荡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
-
一条“通道”改变一座村
日落时分,海面泛起金黄余晖。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的海堤上,不少游客坐在海边,撑一把茅草伞,点一杯冰美式咖啡,听田间虫鸣,感受海风吹拂。
-
一“氢”多“能” 粤港澳大湾区“氢能”澎湃
生产车间内,一批批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完成组装下线;大街小巷里,氢能公交车、环卫车、物流车穿梭来往……在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正描绘出一幅绿色能源的画卷。
-
肇庆七星岩:草席拍出响“鼓”声
在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景区龙岩洞,有一处被称为“石鼓”的景观。它发出声音并非依靠打鼓棒,而是草席。记者实地探秘,体验怎样用一片草席敲打出阵阵鼓声。龙岩洞内,布满了千姿百态的怪石,而且岩洞内外留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摩崖石刻,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题字、碑名等。七星岩石刻是我国南方留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