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京九线串起万亿电子信息产业带

作为中部内陆省份,电子信息产业得以异军突起,得益于江西在京九铁路沿线布局重点产业链,不断将“过道效应”转化为“虹吸效应”

中部篇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
  • 融媒一线:看,如此“接地气”的科幻“农”景

    在中国的版图上,中部地区枕黄河,穿长江,平原相连,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用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粮食,为“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注入坚实底气。

  • 中部崛起谱新篇丨一个“群”聚势谋发展

    近年来,中部地区推动创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经济总量稳定在全国21%以上。

  • “星箭一条街”点亮产业集群——武汉加速抢占商业航天高地

    自动抓取、视觉定位、力学感知,短短几秒钟,零件就被放置到指定位置,出库、装配、总装、测试……几万个卫星零部件根据指令自动入库、配送,生产流程完全实现智能化。

  • 提单产 减损耗 延链条——“三夏”一线看“中部粮仓”新作为

    连日来,记者在安徽、河南、湖北等中部粮食主产区走访了解到,各地通过提单产、减损耗、延链条等举措,充分展现“中部粮仓”的新作为。

  • 中部粮仓|增粮:安徽做好“粮头食尾”大文章

    五年来,中部地区以田为抓手,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用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粮食,每年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左右,“大国粮仓”根基更加稳固。其中,安徽建成高标准农田625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实现“二十连丰”,每年净调出优质粮达到200亿斤左右。

  • 一方地,两代人——种粮“父子兵”逐梦粮田上

    芒种时节,湖北省枣阳市王城镇董楼村田垄间,自动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排排秧苗立在水田中微微摇曳。79岁的刘文豹照例来到农田查看秧苗长势,儿子刘斌、刘杰两兄弟正操作机器,抓紧移栽今年最后一批晚稻。

  • 中国中部地区打造农业创新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中部地区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打造“中原农谷”、种业“硅谷”、有机旱作农业区等农业创新示范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 山西阳高: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立足靠近京津冀的区位优势,依托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截至2023年底,阳高县蔬菜面积达到10.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7万亩,总产值达7.4亿元。阳高县正把设施蔬菜确定为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增面积,提产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 江西南昌:智慧农场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人工成本降低,目前大田农社有115台(套)“智慧农机”,万余亩农田只聘请了26个职业农民。

  • 中部粮仓|晒粮:“晋南粮仓”金黄遍地美如画

    近日,在“晋南粮仓”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小麦已进入抢晒关键时期。麦农们抢抓晴好天气晾晒小麦,从空中俯瞰,晾晒的小麦,宛如一座座小“粮仓”,美不胜收。  

  • 科技创新擦亮中部地区产业“新名片”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以全国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约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区域发展格局中,中部“脊梁”的地位举足轻重。

  • “内陆”变“前沿”——60秒看开放中部

    近5年,中部地区机场货运总量近700万吨,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货运量累计突破100万吨;河南、湖北、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共4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

  • 记者观察:中部崛起势正劲

    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中部地区6省的大同、郑州、新乡、武汉、鄂州、衡阳、南昌、景德镇、合肥等9市,走进企业、农田、实验室、科创基地等,探寻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协同、扩大开放、低碳转型的脉搏。

  • 种粮:传感器背后的农事之变

    这些农情监测站集纳了风速仪、光照强度测定仪、高清摄像头等一系列传感器,数据传输到后台后,会定时把田块的温度、湿度、墒情、光照等信息与标准值比对,为田间管理、农事工作提供参考。

  • 中部粮仓|育种:种业大省攥牢农业“芯片”

    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分子育种实验室研究员李乐正在把脱壳的水稻种子放进样品盘里,随后将样品放置在全自动移液工作站上,进行样品DNA的提取。

  • “越来越有国际范儿”——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打造“空中出海口”助力中部地区崛起

    目前,花湖机场已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8条,覆盖比利时、哈萨克斯坦、美国、德国等13个国家,初步构建辐射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国际航线网络。依托花湖机场,湖北省鄂州市正在打造“空中出海口”,助力内陆腹地变开放前沿。

  • 记者观察:引江济淮 泽被一方

    2022年底,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长江与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打通了长三角与中原经济区之间的水运大动脉,惠及5000多万人口,成为泽被一方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

  • “水陆空天”看河南 产业发展谱新篇

    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抢抓机遇、前瞻布局,积极打造一体化卫星互联产业集群。2023年,“中原一号”“鹤壁一号”“ 鹤壁二号”“ 鹤壁三号”,四颗雷达遥感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山西大同:打造助推京津冀大数据发展的绿色云谷

    山西大同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依托综合能源优势,积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互联网以及以云计算、人工智能、5G应用、大数据等为核心的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及资源支持,努力打造成助推京津冀大数据发展的绿色云谷。

  • 中原农谷的三个场景

    小麦、水稻、花生等10余个品类的种子,在墙面上30根亚克力管柱承装着,形似风吹麦浪,迎接着丰收的季节。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的中原农谷展厅,来自河南省内各个县区的重要口粮在这里错落有致地展示着,像一座“粮食长城”一样,守护着中原大地的“饭碗”。

  • 记者观察:“世界铅都”向绿而行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常宁市先后整治关闭23家重污染企业,淘汰21处落后产能,对历史遗留的23万吨危险废物进行了安全处置。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当地逐步建立起有色金属冶炼及新型合金产业链。曾经“黑乎乎”“灰蒙蒙”的城市变得“绿油油”“水灵灵”。

  • 华工科技:为中国激光赢得全球话语权

    从1台到200台,10年时间,位于湖北武汉“中国光谷”的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高性能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完全国产化。从0到1,从进口到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再到销量一路领先、进入欧洲市场,华工科技10年走过了国外企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

  • 中部崛起丨中国中部地区乡村振兴的文化图景

    带着裂痕的棒槌被涂上颜色,倒挂在屋里,就像从天而降的雨滴,落入下方由玻璃拼成的“方井”内……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史子园组内,艺术家陶艾民收集村民们的棒槌,创作的这个名为《井》的作品,让很多游客驻足。

  • 中国光谷:打造原始创新策源新高地

    作为我国第一根光纤的诞生地、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光谷”的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 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助推新时代“中部崛起”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时代“中部崛起”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 记者观察:崛起的内陆“空中出海口”

    近年来,中欧班列、花湖国际货运机场、武汉新港等已成长为中部地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主力军,一个基础设施更完善、开行方式更成熟、市场竞争力更强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正在中部地区不断延伸

  • 算力输出,绿色电力“充能”数字经济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的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内,中联220千伏变电站完成扩容验收送电,承接京津冀数字经济日益增多的产业需求。当地依托资源优势和能源产业基础,把数字经济作为加快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推动以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为重点的算力产业发展。

  • 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向“绿”而生

    初夏的山西大同,微风中仍带着丝丝凉意。一片4.96万亩的采煤沉陷区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所覆盖,大大小小的山梁上横亘着一排排的光伏板,蔚为壮观,它们不断将绿色能源送入电网体系。

  • 60秒飞瞰华夏腹地新貌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60秒航拍短视频,飞瞰中部六省近年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展现出的新气象、新面貌。

  • 记者观察:攥紧农业“芯片” 端牢中国饭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位于河南新乡的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致力于解决生物育种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新地” 中国中部地区加速“拥抱”世界

    持续升级扩容的开放通道为中部地区“拥抱”世界夯实根基。数据显示,2022年,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6个百分点。2023年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3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也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实际使用外资24亿美元。

  • “新”潮澎湃入画图——中部地区五年发展新观察

    万物凝新绿,江山入画图。从空中俯瞰,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像一只丰盈饱满的纺锤,静卧在江河之间。五年来,以创新为“丝线”、绿色作画图,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中部锦绣画卷正徐徐织就。

  • 记者观察:“高速飞车”描绘未来交通场景

    新华社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中部篇小分队第一站来到位于山西省阳高县的高速飞车试验基地。“飞车”并非故弄玄虚,这个项目的目标是让轨道列车以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行驶,北京到上海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抵达。

  • 中国中部地区向外资提供丰富机遇

    近年来,德国巴斯夫、德国卓伯根、瑞典宜家等一批优质外资企业项目在湖南长沙聚集落户;今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安徽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在湖北武汉,永旺梦乐城武汉江夏购物中心、汉阳山姆会员店于去年年底相继开业……密集的落户脚步、持续扩大的投资力度,知名跨国企业向中国中部投出发展“信心票”。

  • 开放提速 创新潮涌——来自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的观察

    “感觉大家都在铆足了劲搞创新。”正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来自安徽的参展商尹路星说,这是他这次来参会的最大感受。“创新”也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

  • Vlog|“稀罕物”:神奇展品在哪里?探馆中部博览会

    智能围棋棋盘、星火认知大模型、猛士917豪华电动越野车……5月31日至6月2日,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跟随记者一起去看本届中部博览会上的“稀罕物”,感受中部崛起的澎湃动力。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丨安徽:坚定走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路子

    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5月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将坚定走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路子,不断把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丨江西: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整体性跃升

    “我们始终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放松,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江西的发展已经迎头赶上来了。”在国新办5月16日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说。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丨山西: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

    “我们坚定向新而行,加快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向效而行,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定向绿而行,着力建设美丽山西。”在国新办5月15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说。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湖南:持续抓好“三个高地”建设

    “打造‘三个高地’是中央赋予湖南的重要使命,我们将在更高的目标定位、更好地服务大局、更大的影响带动上,持续抓好‘三个高地’建设。”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10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说。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丨河南:在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中争先出彩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锚定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两个确保”奋斗目标,河南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传统交通要道向现代化交通枢纽、传统内陆省份向内陆开放高地的“三个转变”,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个万亿元大关。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这些年,湖北勇担使命、笃行实干,支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担起支点重任,展现更大作为。”在国新办5月7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说。

  • 中国构建“中部崛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以全国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人口。近年来经济总量稳定在全国21%以上。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近27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