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论述,感悟不竭力量

要闻聚焦

  • 聆听60年前的回响——从“开业之石”到“中国核城”的奋进之路

    穿越一个甲子的光阴,那声“东方巨响”依然回响在无数人的心中,激励着中国核工业人以拼搏铸造新的时代荣光。记者近期参加中核集团“大国底气从核来·重走核工业路”媒体行活动,走进四〇四、五〇四、六〇五这些曾经神秘的代号,感悟核工业从“开业之石”到“中国核城”的奋进之路。

  • 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

    6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上空的巨响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今天,一起致敬两弹一星元勋,致敬所有为“两弹一星”事业无私奉献的英雄!

  • 外交部:愿同各方一道为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目标努力

    毛宁表示,60年来,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正日益成为国际军控领域的重要共识和优先方向。今年,中国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一次审议大会第二次筹委会提交了关于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倡议的工作文件。“中方愿同各方一道,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目标继续努力。”毛宁说。

  • 中国原子城焕发“红色”生机

    深秋时节,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金银滩,牧场渐黄,牛羊觅食。极目远眺,一座座富有年代感的建筑“散落”草原深处。这片神秘“禁区”位于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被誉为“中国原子城”。如今,遍布草原的厂房,随处可见的遗迹“讲述”着那段曾被“尘封”的历史。

  • 走进中国原子城 感受“两弹一星”精神

    中国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因孕育诞生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培育形成“两弹一星”精神而被世人称为“原子城”。

  •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新开放

    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经改造升级后重新开放,通过缅怀科学先辈,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助力立德树人。

  • AIGC看旧影: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的日子。60年前,我们用事实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向“两弹一星”背后的英雄致敬!

  • 寻访“两弹一星”亲历者丨最需要的地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那天,消息是晚间公布的。很多地方都举行了庆祝活动。而在它的出厂地——位于青海省一片辽阔草原上的第二机械工业部“221基地”,由于严格的保密措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原子弹产自身边。

  • 揭开那一声巨响背后的数字密码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人和事,在研究原子弹并将其成功引爆这个长长的链条上,有不少专属数字和蕴含特殊意义的数字。如596、221、28、28256、28257等。

  • 重温经典瞬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的日子。60年前,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腾空而起,“东方巨响”震惊世界。60年前,我们用事实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 电影《横空出世》重映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今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为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1999年上映的电影《横空出世》10月15日在中国电影资料馆重映。电影再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在大西北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终于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

  • 记者手记:八千里路云和月

    今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在北京中关村地区一栋老式居民楼内,记者见到了“两弹元勋”之一、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女儿,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退休教授钱民协。

  • 100年了!这个名字,依旧闪耀

    “一不为己,二不为名”,他为核事业奋斗了一辈子,62岁陨落。他带领的核物理团队,搞出了原子弹、氢弹,让中国人“腰板儿硬起来”。他却谦虚总结自己“只不过是做了一小部分应该的工作”。

  • 青海举行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座谈会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这一伟大事业中,大批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