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以推进高质量党建与培养服务基层的“四有”好老师深度融合为根本目标,传承“红色教育基因”“文学创作基因”“语言文化基因”,聚力理论武装和铸魂育人,创新支部思想引领机制,聚力先锋引领和学用贯通,创新支部领航育人机制,聚力制度建设和效能提升,创新支部管理激励机制,创建形成“一融三承三聚力”党建工作新模式,构建了政治过硬、制度完备、特色鲜明、服务有力的党建工作体系。学院党委创新思想引领机制、育人机制和组织机制,打造覆盖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全场域“党建+育人”新生态,塑造“党员红”,建设“支部红”,带动“专业红”,辐射“学院红”,全力培养造就“六有大学生”,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党建+红色铸魂。该院充分利用胶东大地和鲁东大学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党性教育,先后组织师生赴青州博物馆等开展红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加强党纪党性教育。积极依托“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开展全方位红色文化教育,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的网络新载体。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排演学校沉浸式情景党课《红色鲁东》,打造沉浸式党性培训教学的新模式,用好鲁东大学红色资源,讲好鲁东大学红色故事。
党建+研究学习。该院发挥支部在学术科研中的组织作用,探索“新文科”学习新模式。以党员师生为骨干,依托贝壳文学社、石榴花社团、国学社、朔风剧社等文学社团,利用《贝壳》文学杂志、《石榴花》读书杂志等文学实践平台,结合“贝壳儿童文学周”等文学实践活动,引领广大学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跨层次”学习交流,深化“新文科阅读研究共同体”建设。先后赴滨州市阳信二中、开发区高级中学、威海高新区世昌中学等中小学开展一系列服务阅读推广与公益实践活动。
党建+创新实践。该院强化支部在实践中的引领指导作用,持续发挥党员的骨干和表率作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竞赛,山东省师范生技能大赛,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和生产一线开展写作实践,深入乡村中小学开展教育实践。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技术作品大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大学生国创项目立项3项、省创项目立项9项、鲁东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9项;获校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等奖1项;获2024年“田家炳杯”全国高等院校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优秀教学设计奖1项;获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斩获一等奖1项;获第十二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
党建+志愿服务。该院党委以“坚持立德树人、建设育人平台、聚焦志愿服务”为宗旨,组织7个专业实践社团、9个志愿服务团队,深入10个省30余区县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语筑梦”推普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汶川县开展“童语同音”普通话培训活动,为羌族、藏族、回族等幼儿园教师提供普通话学习指导,团队获评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团队。(崔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