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听力损失,助听器技术是实现听力重建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听力健康领域取得哪些创新性突破,为听损人群带来哪些改变?
索诺瓦中国区听力设备业务董事总经理郑翔仁在接受新华网数智大健康系列访谈之“科技创新赋能,守护听力健康”主题访谈时表示,提高听损人士对听力技术的可及性,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一直是听力健康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索诺瓦作为创新听力技术的先锋,通过不断创新为听损人士带来更好的聆听体验。今年初,索诺瓦在中国首次推出真正搭载业界超算力人工智能的助听器平台,使噪声不再成为沟通的障碍,并带动听力健康行业不断突破。
传统观念“老人听力下降无需干预”亟需转变
中国的老年听损人群规模较大,但对听力损失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调查数据显示,通常人们发现听力问题后5-7年才会寻求专业帮助,仅有14%的人在过去五年内进行了听力测试,助听器佩戴率不足5%,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20%的平均水平。
“许多老年人将听力下降视为自然衰老的一部分,认为无需干预,甚至因沟通困难而逐渐自我封闭,导致孤独感、抑郁情绪及认知能力下降风险显著增加。这种传统观念亟需转变。”郑翔仁说。同时,还需要提高听力健康措施的可及性,包括对听力健康技术创新的认知和应用,听力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验配和服务流程的建立,以及不断坚持正确的听力健康科普宣传等。
创新听力技术使噪声不再成为沟通的障碍
索诺瓦作为创新听力技术的先锋,在不断满足听损人士需求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多创新性突破。
“提到创新,我一定要向大家分享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听力健康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刚刚在2月底,索诺瓦旗下的峰力品牌在中国首次推出真正搭载业界超算力人工智能的助听器平台。搭载峰力专有的DeepSonic芯片和ERA芯片,通过DNN深度神经网络算法,针对超过2200万个真实声音场景样本、450万个神经信号的训练,让AI超算力太极助听器在嘈杂挑战的环境下,可以从各个方向剥离出言语声,让语音清晰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使噪声不再成为沟通的障碍。”郑翔仁说。人工智能不仅是实现技术突破的工具,更是重建社会连接的桥梁。索诺瓦始终致力于通过创新为听损人士带来更好的聆听体验,并带动听力行业的不断突破。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听力健康市场需求巨大。然而听力健康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水平却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很多听损人士难以识别真正专业的听力服务机构,导致听力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此,郑翔仁强调说,验配师是助听器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像戴眼镜一样,不知道度数随便戴眼镜,有可能越戴越糟糕。同样的道理,助听器必须要经过验配。每个人的听力损失都不一样,各有特点,助听器要经过精准的调试,才能更好地为听损人士进行听力补偿。通常一个听损人士,从戴上助听器一直到适应助听器,至少需要三个月,4次-6次反复的调试。
“我认为专业服务非常关键。因此,强化验配的专业服务,做好验配师的专业培训,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重点。”郑翔仁介绍说,去年,索诺瓦陆续推出了“峰力旗舰听力中心”,借助先进的听力设备设施和验配环境,以听损人士为中心,提供从听力检测、助听设备及听力康复,售后保养等一站式的国际化专业听力服务,及各种各样的互动体验环节,让听损人士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定制个性化听力解决方案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