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梁巍:40岁以后人群听力损失情况明显加快-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3/25 17:05:46
来源:新华网

梁巍:40岁以后人群听力损失情况明显加快

字体:

0:00
/0:00

  近日,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巍在新华网数智大健康系列访谈之“科技创新赋能,守护听力健康”主题访谈中表示,听力健康不仅关乎个人身心健康,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国听力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40岁以后人群听力损失情况明显加快,急需得到全社会和更多人的关注。

  听力健康指的是耳朵接收和感知声音正常,听觉中枢功能对声音信息的处理,正常就属于听力健康。但随着人逐渐衰老,听神经系统的退化怎会导致老年性听力的损伤。

  梁巍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的一项数据调查,全球目前出现听力损伤的人士已超过15亿。2014年时,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等14个专业机构,对全国人群的听力健康状况做了一个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听力健康整体人群目前听力损失的标准化现患率达到15.84%,中度及以上听力损失标准化的现患率达5.17%;整个人口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损伤的标准化相关率显著提高,尤其是40岁以后人群听力损失的相关率明显加快;而在60岁人口中,将近60%的人已出现听力损伤的现象。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国全人群人口中老龄化听力损伤现患率(现患率,是指目前出现听力损伤的基本比率)逐渐增高,而且是隐性的。

  人工智能为听力健康管理和服务体系带来变革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应用到听力语言预防和康复的领域,一方面使得助听产品实现了技术的突破革命,另一方面将会对听力健康管理和服务体系带来变革。

  梁巍表示,其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听力损失的预防预警体系实现了智能化的飞跃发展。尤其是对新生儿,还有普通民众的日常听力筛查,准确识别率的提升将会有很大帮助。

  二是对干预策略,可以实现动态化质量监控。根据患者的实时场景、所处空间以及沟通交往的一些需要,实现智能化监控,提供更好的个性化的补偿和刺激作用,能使得语言沟通环境变得更适合自身特点。

  三是使康复训练实现AI个性化,可以根据个体的康复需求和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提高个性化康复方案的精准性和时效性。现在对听损人士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时,很多方案的制定都是靠着康复师的经验进行,要花费很多时间。

  四是对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网络覆盖的听力管理提供一种可能,可以使现有传统式的碎片化诊疗转为动态化持续的健康监护,由原来依靠经验的决策驱动,转化为智能化驱动的升级,对整个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的质量提升都将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作用。

  携手共促大众听力“主动健康”意识形成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老年人享受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听力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实施听力健康管理,采取听力健康教育是最根本、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多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以及社会各界机构借助爱耳日等健康纪念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听力健康教育,对促进公众听力健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梁巍说。

  但他强调,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主动健康”这个观念和意识如何建立和形成。主动听力健康倡导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听力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建议今后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来推进。

  一是及早布局,从娃娃抓起,把预防科普知识和各年龄段儿童的生命科学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让孩子们从小就具备主动健康的意识和素养。

  二是针对大众,各专业机构联合起来,加强权威听力健康科普知识供给,针对听力健康的需求,为大众提供问询和检索,获得听力健康知识,增强它的便利性。

  三是要针对听力损失人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提升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他们切实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是继续联手动员各行业各层面,形成合力,共建共享,提升我国人民听力健康水平,整个主动听力健康状态也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变。

【纠错】 【责任编辑:肖寒】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