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民族最让人引以为傲的地方就在于,能以文字铭记岁月,凭艺术抒发情怀,以传统凝聚信仰,把历史作为镜子,从而让文化根脉数千年绵延不绝。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宋代诗人杜耒笔下的茶事,道出了中国人以茶为媒的待客之道。而春茶,则是这场千年茶事中最富诗意的篇章。陆羽《茶经》载:“春采者胜”,明代田艺蘅更在《煮泉小品》中直言:“茶以春为贵”。
每年清明前后,春日烟雨浸新芽,巴蜀云雾养嫩叶,中国人对春茶的追逐,早已超越口腹之欲,升华为对时序更迭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礼赞。
今年,竹叶青茶更是在第七届峨眉高山春茶节,重磅上新“彩罐系列”新品,以更多元的产品选择,满足更多消费者更丰富的饮茶场景需求。
高山·明前·茶芽的极致追求
一部中国茶史,半部绿茶史,绿茶中,更以春茶为上。
“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宋代诗人李复在《玉泉寺》一诗中,将春茶的色、味、气描绘得淋漓尽致:甘醇、鲜爽、茶气馥郁持久。
在唐代,皇帝对春茶极为看重,“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文人雅士也爱春茶,白居易收到好友李景俭寄来的春茶后大喜过望,挥毫写下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的传世之句。
这里的“别茶人”,就是对春茶的要求不一样的人,意指白居易入眼的春茶,不仅仅是仪式感,更是品质之选。
这跟竹叶青对“春天第一杯绿茶”的定义相契合——基于严苛的“高山,明前,茶芽”三大标准,“五重锁鲜科技”雕琢高端品质,历时20年终成礼赠60国贵宾的中国茶领导品牌。
峨眉山海拔600-1500米的高山茶园,对于竹叶青茶而言是云雾淬炼的自然馈赠。这里土壤呈酸性、弱酸性,富含天然养料和有益矿物群元素,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常年云雾缭绕,一年 323.4 天被云雾笼罩,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利于叶绿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积累,造就了竹叶青茶独特的风味,冲泡时根根直立,演绎“茶中芭蕾”的视觉盛宴。
“明前”,则造就了与时间赛跑的春日气息。
早在唐朝时,皇帝举办 “清明茶宴” ,贡茶需在清明前运抵长安,足见新采的明前茶求早求珍。
竹叶青坚持“只采明前茶芽”,芽叶颗颗甄选,每1000颗茶芽方得1克论道级竹叶青。这种对时令的极致把控,让茶汤始终保有春日气息。
茶芽方面,竹叶青仅选取一芽一叶初展的饱满芽头,并以“五重锁鲜科技”,从杀青到提香,38道工序层层把控,使春茶的鲜爽度留存率提升至90%以上。
绿茶名片,从中国到世界
春茶是中国茶最高品质代表,也是中国茶产业发展风向标,更是中国茶文化的“强心剂”。
四川这片宝地,作为中国春茶的核心产区,孕育了每年最早上市的春茶竹叶青,历经古今沉淀,形成了最懂茶、最爱茶、最会喝茶的文化风俗。
高山低温让茶芽比平原产区早醒36天,每一颗明前嫩芽,都裹挟着融雪润泽的凛冽与初阳照拂的神采。
现代人的仪式感,也正是在"春天第一杯"里找到诗意注脚,就如同收到一封来自峨眉山的春日来信,让人心驰神往。所以越来越多热爱生活的都市一族,将"竹叶青首泡仪式"列入年度待办清单,春日茶事由此蔚然成风。
正所谓“饮下这杯春信,才算真正见到春天”。
所以在有些时刻,无需焚香抚琴,只需一杯带着高山灵气的竹叶青春茶,便能让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人们,在茶芽沉浮中,通过舌尖留住整个春天的慢时光。
而竹叶青的“春天第一杯”,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作为国际舞台的中国茶语,成为文化输出的载体。
达沃斯论坛、G20峰会、APEC会议,竹叶青茶作为“国礼”馈赠60国政要。2024年更荣获“2024国际茶叶大奖特别大奖-先锋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绿茶品牌,为国争光的同时也让世界看见中国绿茶新气象。
同时,频频现身国际场合,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以茶为礼,君子之交”。
在这背后,凸显的文化内涵更超越物质层面:2024年竹叶青茶业战略升级提出的“平常心”理念,将茶道精神转化为“心存高远、意守平常”的处世智慧,让一盒春茶既是时令馈赠,更是精神共鸣的媒介。
竹叶青茶的春日叙事,折射出中国茶产业的转型密码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始终是中国茶的魂。
而四川这片沃土,不只有好山好水好茶,更拥有诸多荣耀中国的多样文化名片,为茶文化的融合、创新与发展带来更广阔机遇。
比如“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是全球关注度极高的“华流顶流”,更是世界罕见珍爱的文化瑰宝。今年春茶上新之际,竹叶青将与三星堆博物馆跨界合作,以巴蜀同源、匠心技艺共同诠释国宝级茶品质,以三星堆多姿多彩的形态崭新演绎饮茶习俗,从四川至全国至全球,向更多人推荐更亲切、更鲜活的中国精品文化。
当这杯“春天第一茶”从峨眉山走向世界舞台,我们品味的不仅是鲜爽滋味,更是中华文明“道法自然”的智慧,以及“平常心”处世哲学的时代回响。
春日伊始,不妨泡一杯竹叶青,所有的天地时序、文化血脉、生活美学,都在这一刻得以升华——这或许就是“春天第一杯绿茶”给予现代人的最好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