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华全媒+丨特写:下届再见,冰雪大世界!-新华网
新华网 > 地方 > 正文
2025 02/26 20:27: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特写:下届再见,冰雪大世界!

字体:

0:00
/0:00

  新华社哈尔滨2月26日电 题:特写:下届再见,冰雪大世界!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姜思妮

  历经68天的璀璨,走过一整个冰雪季的浪漫,在眷恋与不舍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月26日与游客告别。

  白天晶莹剔透、壮阔恢弘,夜晚五彩斑斓、流转生辉,整个园区美轮美奂。每天下午四五点,是游客入园的高峰期,也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既能捕捉夕阳下冰的质感,又能见证灯光点亮的梦幻瞬间。

  这是2月25日拍摄的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松 摄

  “这光线柔和,再多拍一张!”闭园前,哈尔滨市民岳艳丽带着女儿前来拍照,跟拍摄影师教她们摆姿势、找角度。她说,前段时间外地游客多,本地人“踩着尾巴”错峰出游。

  与往届不同,亚冬会元素成为本届园区的最大特色。恰逢哈尔滨承办这一亚洲冬季运动盛会,园区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占据“C位”的主塔形似亚奥理事会会徽,亚洲各国各地区的地标以冰建再现,亚冬圣火曾在这里熊熊点燃。

  这是位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的亚冬会主火炬塔。(受访单位供图)

  “再和火炬合个影!”哈尔滨“90后”市民何东哲和朋友来到火炬塔前,留下限定版照片。在他看来,从哈尔滨到“尔滨”,再到“国际滨”,名字之变映射着城市能级和美誉度的提升,为家乡发自内心地高兴。

  从横空出世,到成为火爆社交媒体的冬季“顶流”目的地……这座冰雪乐园已不仅是旅游景区,更承载着深厚的冰雪文化,见证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这个冬天,园区里1900多场演出精彩不断,超级冰滑梯增加至24条,暖棚、卫生间数量增多,志愿者随时指引,多语种服务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哈尔滨不是简单的‘讨好型市格’,而是把游客当成家人一般。”一名南方游客这样留言。

  “这里虽冷,但是很美。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冰雪景观,它值得被更多人看见!”来自南非的“00后”杰德·布雷罗不住地赞叹。

  晚5时,夜色慢慢笼罩大地,闭幕晚会在园区梦想大舞台上演。没有明星加持,没有大咖助阵,讲解员、保洁员、执法人员、电力工人……一个个建造者、守护者从幕后走到台前。

  “我是一名普通的讲解员,每当冬季来临,我们化身冰雪大世界的引路人。”讲解员张丽鑫说,每当看到游客眼中闪烁着惊叹的目光,自己就想一直站在这里、一直讲下去。

  “我是哈尔滨新区综合执法总队的一员,巡逻一天走3万多步,是对每一位游客的呵护。”执法人员李鑫的话铿锵有力,诚意满满。

  “我来自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一直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有人磕碰、冻伤,我才会出现。”医护人员那辉说,他们不忙,是对大家最好的祝愿。

  从建设初期的匠心独运,到游客们的欢声笑语,再到亚冬会上的荣耀绽放……在这个颇具仪式感的告别时刻,冰雪奇迹背后的点滴温情令人动容。

  山东淄博游客牛茂凯特意赶来参加闭幕晚会。“冰雪大世界令人感动的不仅是冰雕艺术,更是数万游客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一起欢呼、合唱,这种炽热让人向往!”他说。

  作为梦想大舞台的常驻主持人,“左右哥”姜可东已和冰雪大世界走过13个年头。分别、欢聚、再分别、再欢聚……在他看来,随时间流转,这种“季节性的约定”是这座城市独有的情怀。

  “很多人问我,冰雪大世界哪届冰灯最好看、哪场演出最精彩?我的回答永远是‘下一届’‘下一场’。”姜可东说。

  再见,冰雪大世界!

  再会,冰雪暖人间!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