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此次获取的岩芯样本对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有重大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岩芯等可进一步丰富完善深地油气地质理论,印证万米之下是否有存在大油气田的可能。
“这就是万米地下‘国土’的样子。”2月20日下午,中国石油召开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的新闻发布会,塔里木油田公司执行董事王清华举起一块比砖头小一些的灰色岩石介绍说,它是5.4亿年前的岩石标本。
2024年9月27日7时,来自地下10041.5米的第一筒岩芯被取到,岩芯还留有约50摄氏度的余温。
据悉,伴随岩芯一同露面的还有来自万米之下的岩屑、温压、油气水液面等12大类井下资料,王清华解释说:“此次获取的岩芯样本对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有重大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岩芯等可进一步丰富完善深地油气地质理论,印证万米之下是否有存在大油气田的可能。”
每向下1米都是挑战技术的极限
2023年5月30日,由中国制造的全球首台12000米钻机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高高矗立,深地塔科1井鸣笛开钻。地下万米深处,超210摄氏度的高温足以让食用油沸腾,145兆帕超高压远超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压力,井下钻井工具最重达665吨,相当于钻机要吊起超100头成年非洲象的重量…… 。
“万米科探井是全球油气勘探领域的一项超级工程,钻探深度相当于钻穿珠穆朗玛峰后,又继续钻两公里多,风险难度非常大。”王清华告诉记者,井筒自上而下首尾连接1130多根钻杆,自重超过350吨,最细的钻杆仅有杯口大小,10千米的钻杆在井筒内部如面条般柔软,钻杆断裂风险高。
2月22日,塔里木油田首席专家、深地塔科1井井长王春生在电话中对记者说:“9000米后没有任何技术参数指标可借鉴,每向下1米,都是在挑战技术的极限!”
实验检测研究院磨薄片的技术人员,有史以来第一次将工作地点搬到了钻井现场。沙漠中的方寸斗室里,他们日复一日地静静磨制,磨出比头发丝还细的0.03毫米薄片。勘探开发研究院随钻地质研究人员杨果说:“我们鉴定这些薄片,就是要从0.03毫米中看出亿万年前的地层面貌来。”
“在恶劣的井下环境中,一般钻井设备仪器的电子元器件、橡胶件等,均会损坏或失效。”深地塔科1井现场实施组组长、油气工艺研究院副院长张志说。
中国石油集团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工程技术分公司总经理杨立强说:“钻探万米深井,需要导向系统精准可控,就是井下仪器需要承受极端环境的考验,保证信号稳定,防斜打直,确保井眼轨迹始终瞄准‘靶心’,精准入靶。这相当于站在10米之外穿针!”
先后遭遇诸多复杂情况
“深地塔科1井先后遭遇断钻具、井底垮塌、严重井漏等诸多复杂情况,每一个都足以让井队陷入绝境。从地表到5500米用了50多天,从地表到万米用时279天,但从10000米到10910米的‘最后一公里’,却用了300多天。”王春生说,“靠近地表的中浅层,一颗钻头一天最多能打600米进尺。但在万米以下,钻头平均进尺不过30米,极端情况下每天只能钻几米。”
2月24日,深地塔科1井现场实施小组副组长吕晓钢告诉记者:“冲刺万米钻探,稍有不慎,钻具将被永久埋葬在万米深渊,甚至可能导致井眼报废。”在吕晓钢的记忆中,“2024年2月17日”和“2024年3月3日”这两个日期最为惊心动魄。
2024年2月17日,深井钻至9977米时钻具断落,将如此重的钻具从9977米深的井里打捞出来谈何容易,4天4夜打捞出井后,卡钻、憋堵等问题轮番而至,经过15天连续奋战,问题才最终解决。
2024年3月3日上午,深地塔科1井又一次准备突破10000米,钻头已抵达9982米,距离目标只差18米,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中。然而,晚上20时,地层深处出现恶性井漏,几百吨的钻具难以拔出。
“当时往上提钻太难了,每一厘米都像在拔山!”张志回忆,提钻过程中,钻具反复被磕绊,被缠绕。大家一起想方设法,一厘米、半厘米地一点点往上挪。 更致命的是,钻井液正在急速流失。它们本应冲刷岩屑、托举钻具,此刻却大量渗入地层,仅剩的少量液体成了维系钻具安全的“最后一口气”。
“能不能降一点排量?”对讲机里传来钻井液技术现场负责人、勘探事业部钻井液专家尹达焦急的声音。“不能降啊!一降钻具就完了!”张志通过对讲机急迫地回答。一旦没有了钻井液的支撑,钻具就会埋葬井底。而埋钻比卡钻更可怕,很可能造成整个井眼报废。尹达组织抢险团队,大家相互协作,最后化险为夷。
10910米是新的起点
“万米之下,一系列‘极限挑战’不断考验着我国深井钻探技术水平和钻井工具装备的性能。”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说。
2024年3月4日14时48分,司钻何建涛亲手将突破万米的最后一根钻杆稳稳地送到了井下。深地塔科1井终于成功突破了10000米大关,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尹达躲在彩钢板房摘下安全帽,长长出了口气,“太不容易了!”
深地塔科1井的成功,证明万米深钻系列技术利器经受住了超深、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应力、复杂压力系统等极端工况的考验,标志着我国掌握了万米深地钻探技术,在我国钻探工程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向深地进军是我国未来油气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地领域已成为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和寻找油气资源的竞技场。”2月20日,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兼油气新能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江川表示,中国石油在新疆和四川等地的6000米至9000米深度,已发现一个10亿吨级大油田和3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2017年至2024年,中国石油6000米以深超深井数量从100口增长到1860口,8000米以深特深井数量从0口增长到208口。
那么,为何钻井达到10910米完钻了? 何江川说,“在哪个深度完钻要结合钻探过程的实际、地层钻遇情况来综合考虑。钻至10910米,发现油气和科学探索两项目标已经实现,我们在两个层段发现了油气显示,科学探索所需的重要资料也已经取得。”
“10910米是又一个新的起点!” 2月21日,塔里木油田举行了庆祝大会,王春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目前,深地塔科1井正在进行套管回接作业,为下一步测试油气做准备。岩芯分析、试油测试、装备升级等工作已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更深的计划也已提上日程。(记者 王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