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4亿| 未来10年每年或将有1000万人口迈入老年人行列| “千万级”患者存量“万亿级”经济成本 我们该如何应对特殊老年病
我国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近1000万人|致社会经济负担超万亿元|特殊老年病隐蔽性强,需提高认知|早介入、“慢”管理|新招频出践行老有所养
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18.3%| 一人失能,一家“失衡”| 需要大力扶持建设普惠的养老机构| 长期护理保险破解医养两难困境| 谁来守护“夕阳红”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 城市:养老机构专业、年轻护工告急| 农村:敬老院“守护者”后继乏人| 未来的护理人员在哪儿
父母的青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日渐逝去| 愿岁月静好,时光将他们温柔以待| 帮父母远离保健品“陷阱”
父母的青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日渐逝去| 愿岁月静好,时光将他们温柔以待| 帮父母远离保健品“陷阱”
重阳节在我国历史悠久,又称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敬老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说起源于先秦之前的丰收祭天,一说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仪式。
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也有长久长寿的含意。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全国“老年节”。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天高气爽的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着长寿。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登山远望,却不见友人,唯见北雁南飞。朋友你何时能带着酒来,与我共醉重阳?」
「远离家乡的游子宛如一叶漂荡随风的浮萍,这重阳佳节更勾起自己对亲友的思念。」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愁满溢杯。」
「重阳到来,即使抱病之身也兴致勃发,登台远眺,独酌杯酒,欣赏秋日佳色。」
「秋日有何可伤悲寂寥的呢?重阳佳节自有新谱的曲目,引人入胜的歌舞宴会。」
「趁着重阳佳节,大家饮酒歌舞,宴饮欢聚。人情之温暖,倒有几分像在家乡。」
「重阳登高望远,只见群山远黛,一派好风光。」
「重阳节总是伴随着美酒飘香,一年四季轮转,我却唯爱着秋日佳景,满目橙黄。」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一张用普通的图画纸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我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贵的位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谢香妹,一个平凡的女人,面对命运的坎坷,却迎难而上,成为这个家庭里的“女强人”,用孝老爱亲的美德保住一个完整的家庭。
把工作变成善举,将善举视为责任。国网孝感供电孝心志愿服务队,一支由普通电力员工组成的公益性团体,却高举孝善旗帜35年。
王俊才在当地算是个“名人”。只要提及她,街坊邻居个个都称赞:“我们见过这么多的媳妇,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孝顺的儿媳妇!”
说起任秋英,当地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纷纷夸赞。多年来,她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用行动诠释着孝亲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高发,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原本陌生的老年病也开始广泛进入公众视野。不断攀升的患者人数和经济成本,我们该如何应对?
热气腾腾的饺子,香气扑鼻的大锅菜,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17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河县的多个乡镇开展了尊老敬老活动,在弘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各个驻村工作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宣传党的扶贫脱贫政策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助力贫困老人脱贫攻坚。
重阳节是“登高节”,也是“敬老节”。所谓“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敬老爱老的传统文化应该一直被传承和弘扬。
16日下午,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文化馆“爱在重阳——第二届快乐50全民朗读大赛”决赛现场,30名参赛者围绕敬老孝老诵读了《如果老了》《母亲们的手》等30首抒情诗,倡导厚德仁爱的美德善行与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16日,北京下起了小雨,秋意更浓。位于海淀区的北京凤凰岭自然风景公园内,百余位来自海淀区各高校、科研院所的老专家、老院士身披红色围巾,精神抖擞地举行活动,提前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
重阳节的早晨,62岁的高虎生醒得很早,在护工的帮助下穿戴整齐,躺在床上晒太阳。床头柜上崭新的收音机播放着他最喜欢的二人台,他听得入迷。
八年级六班的孙亦心这次特地为爷爷奶奶精心准备了小贺卡,写下了对长辈的祝福。晚上回到家,她还主动给奶奶打好了泡脚的热水,给爷爷奉上了一杯热腾腾的枸杞茶。
重阳节来临之际,各类面向老年人的商品及服务成为消费热点。由于部分老年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较弱,消费过程中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陕西省消费者协会提示老年人在重阳节消费时,需注意消费陷阱。
红叶点秋光,正是重阳好时光。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我国法定的“老年节”。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九九重阳节凝聚了中华民族“老吾老”的浓浓深情。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中老年人上网保护“安知”项目16日在京启动。该项目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全国老龄办宣传部联合指导,腾讯公司主办,旨在通过“安知课堂”和上网安全知识普及等方式,保护“银发一族”的上网安全。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银发族”也加入进来,成为网购的一支力量。不过,在网购方面,他们与年轻人有什么不同吗?别说,还真有!在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前夕,阿里巴巴16日发布了一组关于老年人网购的客服数据。
据微信最新公布的老年用户数据,截至今年9月,微信55岁至70岁用户达到6100万。老年人大规模触网趋势明显,微信使用活跃度不断上升,较去年同期增长22%。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电信诈骗、婚姻诈骗、集资诈骗等以老年人为犯罪对象的诈骗犯罪层出不穷。“江队长”询问曲老太太的家庭情况,告诫她不能将公安局办案调查的情况告诉家里人或其他人,以免泄密加重处罚。
近年来,老年人的婚姻状况、财产权益、外出旅游等方面受到社会的关注。
实际上商家宣称的所谓收藏品的价格都比较高且没有收藏价值;忽悠老年人投资养老公寓或投资其他相关养老项目,承诺给予高额回报,但实际上相关项目根本不存在……
登高祈福、建设观摩……重阳节来临之际,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社会传承中华民族孝老爱老、和谐和睦的传统美德。
1年多过去了,有人搬出去,也有人住进来。如今,“抱团养老”的小别墅里一共住了13位老人。大家虽在一个城市,但彼此互不相识。经过1年的“抱团”,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有温馨也有不愉快。
重阳糕、菊花酒、茱萸佩,农历九月初九将至,一道道重阳风景述说着人们辟邪求寿的生命祈愿。
金秋十月,在北京延庆离城区40多公里的四海镇黑汉岭村,村委会后面一排名为“黑汉岭老年餐桌”的平房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临近中午,20多位老人围坐在几张圆桌前,乐呵地吃着饺子、唠着家常,其乐融融。
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节点。
“我们社区首次举办这样的金婚庆典,目的是为了让老人们在祝福和掌声中,再次重温爱情的甜蜜。”水利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建成表示,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加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到来之际,中国各地纷纷举办以崇老敬老、厚德仁爱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登高赏菊和广场舞、歌咏比赛等,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四川在线、四川新闻客户端“我们的节日”项目组,于10月14日在成都市青白江城厢镇敬老院主办了以“重阳敬老情爱满九月天”为主题的重阳节活动。
随着重阳节临近,老字号小吃店、食品店里的节令糕点全面热销。护国寺小吃现制现售寿桃和9.9米长的寿面、重阳糕,北京稻香村的重阳花糕等都特别受消费者欢迎。
为保障群众登高活动安全,广州市成立2018年重阳节群众登高活动安全工作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对登高安全、交通组织、服务保障、文化活动等方面做出周密安排。
谢香妹,一个平凡的女人,面对命运的坎坷,却迎难而上,成为这个家庭里的“女强人”,用孝老爱亲的美德保住一个完整的家庭。
把工作变成善举,将善举视为责任。国网孝感供电孝心志愿服务队,一支由普通电力员工组成的公益性团体,却高举孝善旗帜35年。
王俊才在当地算是个“名人”。只要提及她,街坊邻居个个都称赞:“我们见过这么多的媳妇,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孝顺的儿媳妇!”
说起任秋英,当地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纷纷夸赞。多年来,她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用行动诠释着孝亲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天高气爽的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着长寿。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登山远望,却不见友人,唯见北雁南飞。朋友你何时能带着酒来,与我共醉重阳?」
「远离家乡的游子宛如一叶漂荡随风的浮萍,这重阳佳节更勾起自己对亲友的思念。」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愁满溢杯。」
「重阳到来,即使抱病之身也兴致勃发,登台远眺,独酌杯酒,欣赏秋日佳色。」
「秋日有何可伤悲寂寥的呢?重阳佳节自有新谱的曲目,引人入胜的歌舞宴会。」
「趁着重阳佳节,大家饮酒歌舞,宴饮欢聚。人情之温暖,倒有几分像在家乡。」
「重阳登高望远,只见群山远黛,一派好风光。」
「重阳节总是伴随着美酒飘香,一年四季轮转,我却唯爱着秋日佳景,满目橙黄。」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高发,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原本陌生的老年病也开始广泛进入公众视野。不断攀升的患者人数和经济成本,我们该如何应对?
热气腾腾的饺子,香气扑鼻的大锅菜,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17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河县的多个乡镇开展了尊老敬老活动,在弘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各个驻村工作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宣传党的扶贫脱贫政策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助力贫困老人脱贫攻坚。
重阳节是“登高节”,也是“敬老节”。所谓“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敬老爱老的传统文化应该一直被传承和弘扬。
16日下午,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文化馆“爱在重阳——第二届快乐50全民朗读大赛”决赛现场,30名参赛者围绕敬老孝老诵读了《如果老了》《母亲们的手》等30首抒情诗,倡导厚德仁爱的美德善行与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16日,北京下起了小雨,秋意更浓。位于海淀区的北京凤凰岭自然风景公园内,百余位来自海淀区各高校、科研院所的老专家、老院士身披红色围巾,精神抖擞地举行活动,提前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
重阳节的早晨,62岁的高虎生醒得很早,在护工的帮助下穿戴整齐,躺在床上晒太阳。床头柜上崭新的收音机播放着他最喜欢的二人台,他听得入迷。
八年级六班的孙亦心这次特地为爷爷奶奶精心准备了小贺卡,写下了对长辈的祝福。晚上回到家,她还主动给奶奶打好了泡脚的热水,给爷爷奉上了一杯热腾腾的枸杞茶。
重阳节来临之际,各类面向老年人的商品及服务成为消费热点。由于部分老年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较弱,消费过程中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陕西省消费者协会提示老年人在重阳节消费时,需注意消费陷阱。
红叶点秋光,正是重阳好时光。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我国法定的“老年节”。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九九重阳节凝聚了中华民族“老吾老”的浓浓深情。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中老年人上网保护“安知”项目16日在京启动。该项目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全国老龄办宣传部联合指导,腾讯公司主办,旨在通过“安知课堂”和上网安全知识普及等方式,保护“银发一族”的上网安全。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银发族”也加入进来,成为网购的一支力量。不过,在网购方面,他们与年轻人有什么不同吗?别说,还真有!在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前夕,阿里巴巴16日发布了一组关于老年人网购的客服数据。
据微信最新公布的老年用户数据,截至今年9月,微信55岁至70岁用户达到6100万。老年人大规模触网趋势明显,微信使用活跃度不断上升,较去年同期增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