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脉动③:区域发展如何让1+1>2?

思客讲堂

新华网思客倾力打造的品牌栏目

发表于:2025-03-27 08:58:00

0:00
/0:00

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理响中国·以理服人|2025中国经济新脉动》,带你读懂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在区域发展层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那么,区域战略要如何发挥“叠加效应”?经济大省又当如何“挑大梁”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对此进行解读。

演讲全文:

近几年来,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这一战略要求我国的发展模式从地方层面的单打独斗转向齐心协力,以区域合作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是以一体化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从整体看,2024年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4.6%;从个体看,2024年长三角地区共有9个万亿GDP城市,约占全国万亿GDP城市数量的三分之一;从效果看,长三角地区握指成拳、协同发力,持续以差异化布局推动协同创新,一个更具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截然不同,如何让不同地区都能保持发展活力,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一系列区域战略,形成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相互叠加的系统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就应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地区发展实际,让各地各有所强、各展所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经济大省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的中流砥柱,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经济数据看,2024年我国前五位的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省的经济总量之和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40%,其出口贸易、财政收入、科技创新能力均居全国前列。想要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应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定差异化、精准化的支持政策,鼓励经济大省巩固先发优势,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上做到先行先试,勇立潮头。

除经济大省外,激发区域发展活力还应关注数量更多的欠发达地区,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与经济大省相比,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产业基础、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欠发达地区没有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实际上也有大量成功的案例表明,只要能够找准地区比较优势,并将比较优势打造为特色优势产业,这些地区同样能获得强大的增长动能。如贵州省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其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哈尔滨立足冰雪资源,重点培育冰雪经济,仅在2025年春节期间,就接待了1200多万游客,创造了190多亿元的旅游收入。这些都是将地区比较优势打造为特色优势产业的典型案例。

当然,“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抱成团”,经济大省和欠发达地区不是相互对立的个体,而是相互依存的整体。经济大省的高歌猛进,离不开其他地区在各类要素资源上的支持和保障,其他地区的跨越式追赶,倘若没有经济大省先行先试,也是很难实现的。党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恰恰就是希望不同类型的地区能够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并因地制宜地发展自身主导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这就要求地区之间加强联系、加强合作、加强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以“1+1=1”的区域合作激发“1+1>2”的区域活力,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地实现做出贡献。

策划:车玉明 陈曙光 洪向华 刘加文

执行策划:肖阳 唐心怡 张晓琴

统筹:王云霞 杨柳 陈航 杨大志

编导:孙惠 

制作:姚远 仇炳宸  

设计:王亚婧 李权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