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帕西尼感知科技:以“触觉”定义人形机器人未来-新华网
新华网 > 科技 > 正文
2025 03/28 09:35:53
来源:新华网

帕西尼感知科技:以“触觉”定义人形机器人未来

字体:

  当2025年中关村论坛拉开帷幕,一场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的科技品牌活动先行上演。3月27日,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正式启幕。作为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大会以“技术交易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期间,大会发布的《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与《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简称“双百榜单”)揭晓。帕西尼感知科技凭借其多维触觉灵巧手DexH13这一创新成果,成功跻身两大权威榜单。

  在机器人“视觉”(3D成像、多目视觉)成为资本热词的十年间,触觉技术却始终处于边缘地带,特定领域的机器人高端触觉模块供应常期依赖海外进口。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前高端触觉传感器国产化率不足1%。2021年,在帕西尼创立之初,由于进口产品持续供货不稳定且价格昂贵,单颗六维力传感器售价接近十万元,同其它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一样,严重制约着国产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触觉传感器常常被称为机器人进入物理世界的“钥匙”,其感知维度、精度与寿命直接决定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场景的作业能力。过去工业触觉传感器依赖进口,且产品大多停留在单一压力感知维度,因而无法适应柔性制造需求,更难以满足如今具身智能商业化道路下,长期、高频的使用要求。

  聚焦触觉感知,帕西尼推出自研的ITPU(Intelligent Tactile Processing Unit)多维触觉传感技术。据了解,多维触觉灵巧手DexH13通过集成近千个ITPU多维触觉传感单元,能够实现压力、温度、纹理、硬度等15种维度的触觉感知。此后,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帕西尼还将触觉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突破300万次。在突破国产传感器技术瓶颈的同时,更让帕西尼成为全球范围内罕见实现多维度大阵列触觉传感器批量商业化的企业。

  “传统触觉传感器像一块钢板——只能感知有没有触碰,但无法告诉机器人怎么触碰。”聂相如表示,如今通过运控算法,将触觉数据与手眼相机的视觉信息融合,可以实现毫米级操作精度与力控。结合强化学习技术,机器人可自主适应复杂场景。例如在医疗场景中,DexH13能感知患者皮肤状态,调整抓握力度以避免损伤;在康养领域,可以辅助康复训练机器人实现柔性抓握,提升患者体验;在车企中则可以执行精密装配任务、线束收纳,以及在更广泛的场景下,替代高危人工工序……

  如果说触觉传感器是机器人的“神经末梢”,那么帕西尼的多维触觉灵巧手DexH13则堪称灵动的“机械指尖”。在此前举办的2025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DexH13以一场“触觉交互秀”惊艳全球:4天内完成近10万次操作,从拧灯泡到搬运5公斤重物,动作始终丝滑稳定。“(产品迭代)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赋予机器人更高维度的感知能力,让机器人能够在各个场景中完成更优秀的作业,进一步把人力从繁琐中解放出来。”聂相如说。

  “中国的科创生态让我们找到了技术转化的有效路径。”聂相如认为,北京的良好科技生态能够为创新提供政策与智力土壤,深圳本土锤炼产业化能力,而中关村论坛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则为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充当价值扩散枢纽。谈及此次入选中关村“双百榜单”,聂相如表示,中关村论坛的价值不仅在于品牌背书,更关键的是资本链路的打通。“主机厂需要确定性验证——在头部汽车主机厂试产线跑通后,其他车企才敢跟进。”这种“用产业投资换场景验证”的模式,也被聂相如形象比喻为“硬科技入场的快捷通道”。

  据了解,本届大会后续还将通过技术交易开放日、国际技术交易对接会等场景化活动,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让技术要素在全球自由奔涌。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