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十三年后,我再次来到埃拉特-新华网
新华网 > 国际 > 正文
2025 03/27 18:31:53
来源:新华社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十三年后,我再次来到埃拉特

字体:

  从耶路撒冷南行两百余公里,穿越高温炙烤的约旦河谷,我抵达了以色列最南端的红海城市——埃拉特。

  十三年前,我在访学期间也曾走过这段路。那时还是大学生的我在以色列北部海法附近的一个贝都因人社区住下。有一天我和同伴坐上了南下的通宵长途大巴。经历一整夜的颠簸后,我们终于从地中海畔来到了红海畔。我们在海边晒日光浴、浮潜……

  这是3月17日在以色列埃拉特拍摄的亚喀巴湾。

  十三年后,我以记者身份再次进入这座城市。快到埃拉特时,公路两侧的荒漠上分布着连绵不断的灰色水泥墙。“铁穹”防空系统架设在制高点上,面向南方,静默伫立。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埃拉特成为胡塞武装的打击目标,多次受到导弹与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军方在南部边境地带部署更多防御系统,试图在飞行物入侵前予以拦截。

  3月17日,安保人员在以色列埃拉特港区巡逻。

  “我大概听过四五十次警报了。”本地居民罗特姆说。他居住在临海的高层住宅,阳台正对亚喀巴湾。“过去看海,现在看‘铁穹’。”罗特姆出生于埃拉特,对城市环境颇为熟悉。他带我前往一处地势较高的观察点。

  脚下,蓝宝石般的亚喀巴湾镶嵌在高耸的峡谷间,静静地躺在四国的怀抱中。约旦和以色列近在咫尺,隔着海湾可以看到对方城市里的巨大国旗。再往南,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也隔着海湾彼此相望。地理上,亚喀巴湾扼守红海交通要道,以色列的红海港口城市埃拉特,也因湾而生,因港而兴。

  “战争前,这里挤满了等待入关的进口整车。”罗特姆指着如今空荡荡的埃拉特港整车入关区,语气低沉。红海危机持续发酵,担心遭袭的滚装船纷纷避开这座港口,曾经依赖进口整车业务的埃拉特港,如今几乎陷入停滞。

  港口首席执行官戈尔伯对以色列媒体坦言,战争前,每月有12到13艘滚装船进出。“如今,一艘也没有。所有活动都停摆了,船只无法从任何方向抵达埃拉特港,也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前往欧洲。港口停运,收入归零。”戈尔伯说。

  这是3月17日在以色列埃拉特拍摄的埃拉特港区。

  我跟随罗特姆步入港区,码头作业区没有人员活动。大片清关场地荒废,偶尔可见少量进口车停放,覆盖白色防护膜。安保人员介入阻止拍摄,称部分区域涉及军事用途。“那边不能拍照。”一名安保人员强调。

  码头深处,两艘灰色涂装的战舰停靠。“那是美国军舰。”罗特姆说。

  靠近海滩的地方,几艘帆船正在水面缓慢移动。过去,这一带曾是游客密集的滨海旅游区。战争,深刻改变了这座旅游城市。“游客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涌来了无法归家的受战争影响的以色列边民,”罗特姆对我说。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约有几十万来自以色列南北边境的撤离民众来到这里。他们无法逃离战争,他们从被毁的家园来到了另一处整日伴随防空警报的城市。

  来到这座城市的还有精打细算的“聪明”人。红海危机延宕,航运成本飙升,加之战争开支推高税负,以色列的物价与生活成本同步攀升。埃拉特是免税区,免掉18%的消费税足以让人心动,不少以色列人干脆驱车数百公里,从中部赶来为家里添置“大件”。

  我们来到海边,沙滩围栏上贴满了被扣押以色列人的海报,风吹得纸张翻卷。以色列与哈马斯的第二阶段停火谈判陷入僵局,仍有约50名以色列人被扣押在加沙。

  以色列执迷地认为:只有枪炮才能换回人质。于是战火再起,以色列重启对加沙的军事行动,连夜空袭过后,数百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于炮火。也门胡塞武装继续声援巴勒斯坦,再次向以色列连日发射导弹,后半夜的防空警报刺破夜色,媒体称几百万以色列人从梦中惊醒、冲向避弹间。

  3月19日,人们在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总理府附近参加集会。 当日,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民众集会游行,抗议以色列恢复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这场冲突似乎看不到尽头。压抑、无力、绝望……我的一位以色列朋友写下重金属摇滚乐《我要睡个好觉》,以此宣泄愤怒与疲惫。

  这是3月17日在以色列埃拉特拍摄的埃拉特港区。

  采访结束,夜色已笼罩海湾。亚喀巴湾两侧的以色列和约旦城市灯火斑斓。此刻,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用霓虹装点着对方眼中的璀璨。海湾里,游船时而响起阿拉伯歌曲,时而又奏响犹太歌曲的旋律。

  交错的灯影和“和鸣”之外,还有着另一番现实。以色列政府近日宣布了最新的修建东部隔离墙计划——一道全长约425公里的屏障,将沿着以叙、以约边境,从戈兰高地一路修建至埃拉特。

  埃拉特人罗特姆说:“我们和阿拉伯人真的有什么区别吗?我们的共同点远比分歧多。”他望向海湾,叹息道:“这片区域原本应是繁荣的、和平的、共存的。”

  我陷入思考,多年以后,如果我再次来到这座城市,不知她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记者:陈君清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