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从理想到现实,大学生创业如何行稳致远-新华网
新华网 > 教育 > 正文
2023 04/18 08:24:28
来源:光明日报

从理想到现实,大学生创业如何行稳致远

字体:

  2、学校创业教育何以更有温度

  【创业学生说】

  北京某985高校参赛学生:

  在本科阶段,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思路有机融入课程中,学院一对一导师制度也让我在本科二年级时接触科研前沿。从政策支持上,学校支持相关专利“零成本”转让给团队,帮助我们联系孵化器,获奖后帮助团队申请了5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现在正在帮我们申请50万元启动资金。

  当然,团队一开始还是不太适应从学生角色、科研角色到创业角色的转变。仅靠项目导师指导还是有些局限,老师更关注算法是不是顶尖的,然而投资人可能更关注市场前景,思维差异会比较大。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或者一对一的创业辅导,让我们谈合作、找投资的时候更有策略、更有针对性。

 【数据解读】

  据统计,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共吸引了来自32个省级赛区和港澳地区3011所高校、142.4万余名在校学生的33万余个项目。其中,专科院校的参赛率达73%,13个省份的所有本科院校均有参赛项目,西藏、青海、新疆、宁夏的作品晋级率跻身全国前十。

  竞赛数据显示,参赛团队具有师资投入大、成果落地实、市场实践多、人生规划远等特点。决赛中,78%的团队拥有3位及以上的指导教师,77%的项目拥有相关专利,36%的项目获得相关领域软件著作权,40%的项目已经注册公司或进入融资阶段,近七成的选手选择在学业上继续深造。

  【专家评析】

  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SDG开放创新马拉松中国执委会执行主任毛东辉:

  高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办学宗旨。现实中,往往存在一些高校过度关注各类排名、就业率、竞赛获奖等,如不及时引导,恐出现知识及人才价值被低估,创新创造的文化、意愿、动力缺失等问题,这与大学的使命和愿景相背离,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相脱节。

  在知识经济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大学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一是要研究在部分一流高校将“创新”提升为与“教学”“科研”齐抓并举的核心办学定位与职能,作为引领高校改革的价值导向和评价标准,探索推进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双轮驱动”的大学创新体系。二是要推动高校内部教育改革,在机制创新、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校企协作等方面完善高校双创教育体系。双创课程应充分注重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有机结合。三是在开展双创教育时,要以社会问题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总结积累帮助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成长、为社会创造新产品新企业新模式的成功路径,努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上一页123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