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从理想到现实,大学生创业如何行稳致远-新华网
新华网 > 教育 > 正文
2023 04/18 08:24:28
来源:光明日报

从理想到现实,大学生创业如何行稳致远

字体:

  3、以赛促创如何更显实效

  【创业学生说】

  北京理工大学“夜视鹰瞳”参赛团队负责人梁瑛平:

  在参加比赛之前,说实话我们就是一个学生团队,签订单也是学校去签,然后学校把钱发给我们。参赛过程中,我们才逐渐理清了从一个学生团队到一个公司成立要走的路,如何去融资,如何做规划,一步一步地坚定了我们真正成为创业者的决心。

  比赛也帮助我们思考了项目如何更好落地,如何更好地改进产品。在比赛之前,我们的项目仅限于手机和监控摄像头的暗光成像,参赛过程中。我们意识到项目其实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例如航空航天、深水探测等极端复杂环境。我们还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趋向结合。在和其他团队队员交流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过来人”关于融资和选择项目落地地点的经验,可以说“收获满满”。

 【案例分析】

  本届“挑战杯”超过80%的决赛项目选题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相关,“乡村振兴”“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医疗机器人”“绿色材料”等社会热点问题成为高频词,能源、芯片、数据、智能等领域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分析发现,参赛者对“挑战杯”项目的定位和参赛目的是以技术、产品等创新来对接市场、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实践探索来提高服务水平。选手普遍反映,成果转化是最需要加强指导的环节,特别是评委专家一对一指导,这一选择的占比由起初的47.98%提升到决赛的79.43%。

 【专家评析】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曾红颖:

  双创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临投资拉动和国际贸易动力机制转换、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等经济社会变局时,夯实高校双创教育十分必要。“挑战杯”等赛事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锻炼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大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就业创业的机会。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创业能力呈现不均衡态势,在创业竞赛组织、创业工作管理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

  一是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引领高校双创教育从短期培养向长期的信义教育转变。对于学生价值观、职业观的建立应先于能力培养。高校应基于各类平台,加强对大学生自觉学习创业知识、积极提高创业技能的引导和教育,推动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局面从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创业。

  二是完善大学生创业竞赛管理机制。对工作基础薄弱、往年未参赛的学校加强指导。通过召开专门部署会、设置进步显著奖、面对面指导、发函争取学校支持等方式,充分调动各类高校参赛的积极性。

  三是开展双创理论常态化研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开展持续跟踪和回溯评估,探究教育活动在双创中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精准定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布局大学生创业竞赛项目。(记者 周世祥 本报通讯员 余丽 丹聃 王璐璐)

上一页123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