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王国”重现“骑行热”
新华社太原7月20日电(记者解园)穿上衬衫,戴上头盔和墨镜,出门上班,刘凯现在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比原来要长,但他却感到精力更充沛了。
“这一切都源于骑车上班。”刚开始骑行不久的刘凯说,自己一骑上自行车就感到浑身充满能量。
家住山西省太原市的刘凯一个月前每天要开车到13公里外的公司上班。在发现越来越多同事骑自行车上班后,他决定也试一试。
“开车时大脑比较紧绷,要随时注意路况。”34岁的刘凯说,而骑行的滨河自行车道依汾河而建,路边树木葱茏,水光潋滟,让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时下,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一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能在这个“自行车王国”看到的“奇观”重现——上下班高峰期,成群结队的上班族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井然有序地穿行。
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开车上班”一度成为中国家庭富裕的标志,并逐渐成为社会常态。而近年来,健康、绿色生活理念的普及,开始让曾经风靡一时的自行车在中国“回潮”。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人们的装备更加专业,道路也更加人性化。
在北京,3年前,一条自行车专用道的开通备受关注。这条6.5公里长的道路全程不设置红绿灯,有双向四车道和一条潮汐车道。按照设计时速测算,这段路骑完全程用时不到半小时,比公交、地铁都要便捷,被不少居民称为“自行车高速”。
截至2021年,这条自行车专用路日均通行量为4000至6000人次。北京市交通部门表示,目前兼顾行人通行的西延工程已经完成,将继续推进东拓和南展工程,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慢行出行环境。
2020年以来,通过向哥本哈根、伦敦等国际城市借鉴先进经验,北京市构建了涵盖设施、管理、使用量、绿化等内容的慢行交通服务评价考核体系,推动慢行交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7.8%,比2017年提升了6.9%。全市共享单车年骑行量也由2017年的0.5亿次提升至2021年的9.5亿次。
除北京外,太原滨河自行车道、武汉东湖绿道、福州天麓骑行绿道等,都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道路条件。专家认为,近年来全国各地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的快速发展,是自行车再次“走热”的重要因素。
此外,显著改善的城市环境也与风头正盛的“骑行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尤其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绿色低碳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现在天蓝了、水清了、树多了,报名参加骑行的群众越来越多。”华舰体育赛事发展(山西)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志雄说。
7月10日,该公司主办的2022“锦绣太原”全民骑行节活动启幕,1000名骑友在全长75公里的太原滨河自行车道开启骑游活动。据介绍,这个持续一个月的骑行活动吸引了北京、上海、云南等地骑友广泛参与。
中国自行车协会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骑行已成为继健身、跑步之后的又一大众运动项目。目前全国有1亿多人经常性骑车,或把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有近1000万人参与自行车运动。
“骑行让我生活的圈子更大了。”62岁的太原市骑游协会龙潭队队员王东丽说,拥有50多位“小伙伴”的骑行队基本每周都组织活动,近年来自己还骑过川藏线、独库公路等,这让退休生活乐趣十足。
骑行文化在中国的“返潮”,也激活了自行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自行车协会6月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行车全行业总营业收入3085亿元,行业出口额超120亿美元,同比增长53.4%,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