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渔舟唱晚出岭南,水乡画卷展新颜
“自从镇政府启动示范带项目以来,游船的生意有了很大起色,节假日期间码头上挤得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港村渔民张彩英说。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西南端的万顷沙,与深圳、中山隔海相望,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水乡生态优势和厚重的农业基础。2023年以来,万顷沙镇在落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倾心打造“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项目,将丰厚的传统民俗文化与建设理念有机结合,在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做文章,让一个个风物相似的渔村有了鲜明的个性,既为当地渔民创富增收,也为推动城乡农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围绕水乡风情、渔村海韵、疍家文化等岭南特色,“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规划打造集文化体验、教育科普研学、生态宜居宜业宜游于一体,同时又是对外交流合作和滨海运动休闲聚集地的“农科旅商文深度融合”新乡村示范带。从万顷沙活力码头乘坐渔船沿着一涌两岸行驶,可沉浸式体验当地传统的渔家生活,品味独特的海渔文化。在红港村,渔民张彩英将自家渔船改成了游船,成为十四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记者了解到,在这项民生工程中,万顷沙镇与中建二局二公司聚焦“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政企合作,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将乡村示范带项目打造为集乡村文化传承、产业调整于一体的乡村改造升级样板工程。
激发活力,串起水乡特色“富民链”。根据不同村落的具体情况,建设施工单位通过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比如,位于十四涌灵新大道西侧的“水岸迎客厅”,是一条具有水乡特色的步行街区。这里昔日小摊贩无序经营,道路拥堵,沿岸河道积淤。经过精心设计改造,沿岸旧房修缮一新,道路宽敞平坦,河涌清淤通畅,水岸两侧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创新引领,打造水乡特色“振兴路”。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万顷沙镇水网密布、河塘众多,湿地生态特征明显,“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中涉及的村落大多以渔业为生,项目深入挖掘渔村多元价值,为万顷沙打造出专属“渔特产”,并带动周边农产品升级,莲藕、一点红番薯、珍珠番石榴、番木瓜、香蕉等果品畅销港澳市场。
记者在万顷沙镇看到,整齐划一的田间果园、露营草地、农耕研学园、特色民宿错落分布沿线,打造出音乐节、户外婚礼、篝火晚会等多样化活动。沿线十大景点串珠成链后,这条体验岭南水乡、品味疍家文化、品尝粤味食材的新线路,将让万顷沙镇变成远近闻名的“绿富美”。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周科 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