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个人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诺 戴威 王京雪 张博令
记者去过许多次安庆,报道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但这次,是为寻找一个人。
邓稼先出生在安庆怀宁,仅8个月大就随家人迁往北京。比起他一生“征战”过的新疆罗布泊、四川绵阳等地,家乡给他留下的记忆并不多。
在有些“陌生”的故乡,找一位“少小离家”的故人,很难吧?我们心里“打鼓”,反倒是安庆人自己,好像很有信心。
6月18日,我们抵达安庆。当地正在举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邓稼先事迹宣传宣讲活动,数百人济济一堂。除了邓稼先的儿子邓志平,在座的有来自北京的教授、编剧,从四川赶来的邓稼先生前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自合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庆及周边的学子……
他们与邓稼先“素不相识”,却又像已认识多年。不少人为此专门写了论文,集合成一本厚厚的大部头,大到邓稼先的生平,小到某段家庭轶事,从不同侧面追忆他的家国情怀。
“越是了解,就越是喜爱。”一篇文章如此写道。
一辆辆大巴将参观者带到铁砚山房——邓稼先的故居,不少邓家后人自发赶来,如同过节走亲戚一般,翻着族谱唠当年“家常”。有老人挽起邓志平的胳膊,拉着他去看新落成的邓稼先铜像,望望塑像又望望邓志平,止不住念叨:“像!真像!”
这几年,故居常常向全国征集邓稼先相关实物,馆藏丰富了不少。几任讲解员反复打磨讲解词,“虽然讲述过无数遍,但还是忍不住哽咽。”“80后”讲解员徐娟说。
在安庆,似乎随处可见“邓稼先”。
譬如怀宁县有一条稼先路,与振宁路比邻,纪念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友谊;城里还有稼先公园,常年办有邓稼先生平陈列展。
当地还有一座以稼先为名的学校,广场上也有邓稼先的塑像,教室连着展览馆,教学楼连廊的一整面墙上,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立牌,学生都认识邓稼先。
“我心目中的科学家——邓稼先,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任何时刻都能给予我力量的人。”在墙上贴的优秀作文中,15岁的程欣怡写道。她将是稼先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
“邓稼先的故事让你感动么?”我们问她。
“感动,但我们不应该用眼泪去面对,而是要用一种敬仰的心情,时刻以他为榜样。”她说。
副校长汪玉燕说,学校的教学管理有一套“稼先之星”评选体系,还把劳动实践的两块菜地分别命名为育禾园和秀实园,组建松风书法社和水月读书社……邓稼先的名字寓意“禾之秀实”,“松风水月”则是写在邓家横匾上的家风。“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自带稼先的光芒。”
在安庆,邓稼先的故事被写入学生的课本、街头的招牌,也揉进当地的“旋律”里。
黄梅戏《邓稼先》以婉转悠扬的戏曲小调,讲述邓稼先归国、舍家、攻关、舍母、失友、舍身、永别乃至无憾的一生。2018年首演至今,几乎场场爆满,并在全国多地巡演。“这个戏我们排了有三四年,有点像做科研攻关,不少剧情我们感同身受。”戏中邓稼先的扮演者王泽熙感慨。
安庆人,无论在哪儿,常与邓稼先“共情”。
寻找邓稼先的间隙,我们去了一趟科学岛。这个位于安徽合肥西郊一座水库上的小岛,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地。小岛以科学为名,更以应接不暇的科技成果出名。
岛上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正在冲击新的世界纪录。该装置总负责人、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正与团队“枕戈待旦”。
“你们去我老家啦?”得知我们从安庆赶来,他有些意外。原来,他与邓稼先是同乡,打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
“邓稼先是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崇拜的偶像,正是受他的影响,我开始对核聚变产生兴趣。”宋云涛说,邓稼先重视和平利用原子能,他曾经向大家“科普”:1公升海水中的氘,聚变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公升汽油。
1996年7月29日晚,中国成功进行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之后,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暂停核试验。这一天,正是邓稼先逝世10周年纪念日。
四代科研工作者、14万多次实验、10余次创造世界纪录……宋云涛说:“我们希望让聚变发电率先在中国实现,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源。”
从京剧鼻祖程长庚、书法家赵朴初、作家张恨水等文人,到将军外交家黄镇、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慈云桂等名人,再到率先“觉醒”的陈独秀和陈延年、陈乔年父子等革命家……邓稼先,只是安庆群星璀璨中的一颗。
为何安庆记住了邓稼先?杨振宁曾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气质,相得益彰。
因为《觉醒年代》,更多人认识了安庆青年陈延年。他与邓稼先不同时代,却有早年离家、立志成才的类似经历。
1927年,29岁的陈延年面对敌人酷刑,以钢铁般的意志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在《觉醒年代》的编剧、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龙平平看来,“老陈”和“老邓”很像。
“我发现,陈延年与邓稼先在精神层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两人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追其根本,是安庆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安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脉,又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发源地,‘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对安庆文化的诠释和升华。”龙平平说,以邓稼先、陈延年为代表的安庆人在面对国家利益时,一言一行中展现出的家国情怀、崇高品德十分相似,这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安庆文化的精粹。
一座城找一群人,一群人兴一座城。
原来,那些慢慢堆积、代代接续的寻找,已然将他们的姓名化为永恒,更使其精神如同血脉,流淌进每个后继者的生命里。
我们,找到了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