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综合

“红警中心”,他们在坚守!

2024-06-26 13:16:1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综合

  ▲6 月24 日,抢险人员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昱东街道水心亭社区铺排抽水管道。新华社记者傅天摄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入汛以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接连迎来强降雨……

  屯溪区是黄山市中心城区,地处横江、率水、新安江三江交汇处。

  22日晚,黄山市全境启动山洪灾害气象红色预警;24日18时,安徽省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屯溪区启动两项红色预警……

  “6天里,下了4场暴雨,其中1场大暴雨,1场特大暴雨。”在屯溪区水旱灾害防御调度中心,区气象局局长周国宏说,屯溪国家基准气候站24小时累计降雨量308.3毫米,为建站以来最大值,实属历史罕见。

  强度大、来势猛、损失大,是此次“6·20”洪涝灾害的突出特点。屯溪区副区长程宏书说,除了部分道路积水严重、发生地质灾害塌方40处外,截至24日上午,受灾人口3097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55公顷。

  然而,根据24日预测:“未来三天,屯溪区仍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困难和挑战面前,考验的是责任和担当。

  25日上午,在屯光镇,山体崩塌带来的黄土和倒伏的树木,把一条公路阻断。

  46岁的汪惠平驾驶挖掘机,正在紧张地进行清理作业。他是黄山人,家乡遭遇的洪涝灾害让他痛心,“我早上7点就到这边,抓紧时间干活,想早点把路打通。”

  同样在现场的还有屯光镇人大主席吴丹。穿着胶鞋的他刚处理完一个村庄的山洪险情,就立马赶来塌方现场指挥。“这次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各种次生灾害不断,我们镇村两级干部全员在岗,24小时轮流值班,有情况必须能及时顶上。”吴丹说。

  处置山体滑坡,层层摆放沙袋,及时组织排水……在接连“红警”下的屯溪区,不时可见抢险救灾的身影。

  在昱东街道水心亭社区安东粮库宿舍小区,几名工作人员正操作两台液压排水机器人排水。

  “这几天,我们几乎都是马不停蹄,处理完一个问题,接着处理下一个问题。这里有积水,我们协调组织了排水装备,就是要尽快把小区里的积水排出去,方便居民的生活。”水心亭社区党委书记殷莺的声音略带沙哑。

  截至目前,屯溪城区54处道路积水完成排水,修复水损电梯365台,8个受灾居民小区二次供水均恢复正常。

  争分夺秒,应转尽转,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根据防汛要求,屯溪区紧盯八大重点区域(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沿河低洼地带、高坡脚房屋、危旧房屋、水库溢洪道下游、涉山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城乡内涝点),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累计转移群众超过2500人,实现应转尽转、不落一人。

  傍晚5点多,在屯光镇一处集中安置点,从四面八方转移而来的居民们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你看,这里的住宿条件不错,伙食荤素搭配。”80岁的居民冯尚鹏说,“没见过这么大的水,多亏了干部们的帮助,当时我是坐着皮筏艇来的,安置在这里,安心多了。”

  “越是关键期,越要绷紧弦。”程宏书说,下一步,将突出防范重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确保万无一失。

  指挥完塌方现场处置后,吴丹还要去查看一处房屋开裂情况。他的身后,雨还在下……

(记者姜刚 白斌 胡锐)

新华社合肥6月25日电

 

责任编辑: 史梦佳
关键词: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9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