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各地

湖北郧阳:“流动实践站”文明活力十足

2024-06-27 17:49:4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各地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第17场活动近日在茶店镇文化广场拉开帷幕。街坊四邻们早早吃完晚饭来到现场,活动还在彩排走场,场下就已经座无虚席。

  快板舞、郧阳四六句、民俗乐舞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一个接一个,鼓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中场休息时还穿插了时政热点的有奖问答。

  “表演有郧阳地方特色,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谭家湾镇居民王贤成对台上郧阳四六句表演看得入迷。“以前这样的表演要到城里才看得到,现在来到咱身边了,咋能错过。”

  谁也想不到,两年前,郧阳区基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还陷在“有心无力”的困境中。

  2022年的一天,郧阳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在一个村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调研时发现,实践站房屋里的墙上,各种牌匾、制度挂得整整齐齐,地上却堆满化肥、种子及其他杂物。办公桌上摆放着整整齐齐的档案,翻开一看,凡是与“文明”沾边的日常工作记录,都被“塞”在里面“凑数”“迎检”。

  “我们当时感觉基层文明实践工作流于形式,挖空心思在档案和材料上做文章,在应付检查上下功夫。”一位乡镇党委宣传委员表示,“为了把材料整漂亮,基层只得将场院会、清扫卫生等日常工作都算作文明实践。”基层干部普遍感觉,在农村地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资源匮乏、资金有限,文明实践活动往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吸引力不强,更谈不上引领群众。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政治性与群众性缺一不可。”郧阳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兰昌林说,“需要汇集区内外优质资源,打造一个像‘鲇鱼’一样的‘流动实践站’,在全区349个基层站点之间流动、激活、带动,增强基层文明实践工作的活力。”

  流动实践站的节目采用“3+4+3”模式,即:郧阳区实践指导中心编创3个节目、区直各部门和社会志愿者提供4个节目、流动实践站所到乡镇提供3个节目。为选出好节目,区委宣传部着手建立“流动实践站节目库”,一方面编排主打节目,另一方面对全区节目进行摸排,定期分乡镇、部门等组织节目PK赛,在比赛中现场随机抽取群众对节目进行评分,确定获奖名次,激发创作潜力,选出优质的节目进入节目库,参与全区“流动”。

  在表演场地的另一侧,是实践站的志愿服务区,义诊、义剪、家电维修、农技宣讲等服务台一字排开,许多群众看完表演就来排队。

  65岁的黄畈村村民肖廷德有一手理发手艺,从十几岁开始做学徒,拿了45年剪刀。“听到有志愿服务活动,我就报名来了,为村民免费理发。”他熟练地抖落理发布上的碎发,又哼着小曲招呼着下一个客人。刚理完头发的谭家湾村村民郑全铎说,“我还领了教种蔬菜的惠农手册,都是对咱农民实用的东西。”

  如今,流动实践站为全区各单位、部门公共服务搭建起宣传平台。同时,多方面的优质资源也在“流动”中汇聚,构建了区、乡镇、村多层次的文明实践立体“矩阵”。

  “‘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区中心、乡镇所、村站之间的固定场所限制,变被动为主动,激活、带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互促。”郧阳区委书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胡先平表示,郧阳区将进一步加强“流动”实践站和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更好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

  “流动”的招牌越擦越亮,兄弟县市越来越多的优秀节目也到郧阳区流动实践站展演。目前,黄石市、襄阳市谷城县,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陕西省山阳县等省内外兄弟县市区已到郧阳区参与节目交流。实践站也主动“走出去”,推动相关做法在全省、全国范围内良性互动、遍地开花。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宋立崑)

 

责任编辑: 史梦佳
关键词: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9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