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9版 草地周刊

鼓岭人物:“福医生”的邵武四十年

2024-06-28 11:02:2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9版 草地周刊

  2023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给“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的贺信中提到了一位曾留下“我热爱中国人民”遗言的福益华医生。这位在闽北山区行医40年的“福医生”的故事受到了人们关注。

  福益华,原名爱德华·布里斯,1865年出生于美国麻省北部海岸新伯利港。1892年冬,福益华在耶鲁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后,辗转来到福州,然后沿着闽江逆流而上,抵达闽北山城邵武。当时的邵武偏远贫困,县城脏乱不堪,卫生医疗条件极为落后,但是福益华没有退缩,而是给自己取了福益华这个名字,意为“有益中华”,福则是幸福的意思,提醒自己是为造福中国人民而来。就这样,他一边学着邵武方言,一边骑着骡子四处行医。

  有一次,福益华赶了几十里山路为一位难产孕妇接生,母子平安后,产妇的父亲高兴地提来一只鸭子答谢,这让福益华深受感动。除了接生,他还诊治疟疾、皮疹,做白内障手术,甚至拔牙,有时一天接诊100多个病人,成为当地百姓交口称赞的“福医生”,不少人从周边的县市慕名来找“福医生”看病。

  为了尽快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福益华不仅募集资金建立了当地第一家医院,还招收学生传授医术,教授他们药物学和解剖学。如今的邵武市立医院的院史馆内,还记录着这段历史。

  当时的邵武,婴幼儿夭折率很高,产妇普遍营养不良,福益华因此设养牛场养奶牛,让当地民众喝牛奶改善营养,提高婴幼儿存活率。1913年,福益华托人从河北购买了纯种阿尔夏奶牛,还从美国进口一对种牛,开办起奶牛场。在他的带动下,奶牛养殖业也逐渐在邵武兴起,后来还推广到周边地区。

  20世纪初,邵武当地多次发生牛瘟。为防治牛瘟,福益华四处奔走讨教,研究出一种用瘟牛胆制作血清,给奶牛注射提高免疫力的防疫手法,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福益华在美国去世后,美国报纸评价他是“一名牛瘟斗士”。

  福益华在中国的大部分时光是在邵武度过的,但鼓岭在他的人生中有着重要地位。1901年夏天,福益华在鼓岭休假时,遇到了从美国来福州的梅·波兹小姐并展开热烈追求,成为众多鼓岭故事中一段浪漫佳话。福益华的婚礼也是在鼓岭举行,在婚后近10年的时光里,福益华夫妇常来鼓岭,他们的孩子也在这里度过了童年。

  1932年,福益华离开邵武回美国。直至生命结束,他仍梦想有一天能重返这片土地,他始终相信“中国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在东方各国中具有绝对的影响力”。1960年1月22日,福益华在家乡麻州新伯利港去世,留下“我热爱中国人民”的遗言。其子小爱德华·布里斯根据父亲在中国的经历写成了《邵武四十年》一书,他在序言里写道:“中国是我父亲的生命。”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慧颖 邓倩倩)

 

责任编辑: 史梦佳
关键词: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9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