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1版 人文漫笔

AI襄助:苏柳的灵境际遇

2024-07-05 12:51:3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1版 人文漫笔

  ▲AI 生成的苏轼、柳永对坐扬州瘦西湖亭中图。

  黄晓勇

  苏轼、柳永被后人分别称为豪放派与婉约派词宗,他们才华横溢、文采风流,词作传诵于世,俱堪称千年流量巨星。二人年龄,相差约半个世纪,史书未载二人曾经相遇。

苏柳未得见 人间一憾事

  柳永少有才名,有史书称其8岁能诗。约咸平六年(1003年),柳永离家游学,先去苏州,再抵两浙,因迷恋杭州市井繁华、山川秀美,在此盘桓良久,写下《望海潮·东南形胜》,传诵一时。后来,他顺利通过秋闱(乡试),写下“定然魁甲登高第”,但之后却屡试不第,索性自称“白衣卿相”,纵情楚馆秦楼,沉湎声色游玩,填词度日。之后,“柳词”传唱乐坊勾栏、街市巷陌,一时风头无两,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苏轼成名亦早,嘉祐二年(1057年),20岁的苏轼凭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考中进士。其后,苏轼在杭州、密州、徐州、扬州等十数州为官,游历甚广,虽仕途坎坷,但工诗善文,词作佳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更为天下传诵。

  柳在前且早已红透天下,是以苏知柳,不时以其为“攀比”对象。当苏轼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写信给友人自夸“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吹剑续录》中更记载苏轼问幕士:“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文中记:“公为之绝倒。”

  可见,苏轼总想对标柳永,想与之一决高低。不过,苏轼对于柳永的《八声甘州》却是赞赏有加:“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后人认为,苏轼的《八声甘州》深受柳永影响: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特别是前面两句“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后人多认为受柳永《八声甘州》的启发。叶嘉莹先生有云:“总被后人称腻柳,岂知词境拓东坡。”

  苏轼于柳词自有看法,文载他与世人同有“腻柳”之意。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有一番描述: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高斋诗话》中亦记载: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东坡曰:“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但苏轼却不放过,曰:“‘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若如是,虽是文人戏谑,但苏秦二人对柳词态度可见一斑。

  苏在后可恣意评柳,然无如二人当面阔论,交锋往复,以较词艺之短长;柳记中未见论苏,然据柳永之性情,若二人皆在盛年相遇,岂肯错失互相切磋之良机?

  倘若机缘造化,使苏柳二位词坛巨匠于今相遇,岂不生出激烈火花?二人“尊酒相逢”(苏轼词)“拟把疏狂图一醉”(柳永词),不知是何况味,且能予世人何等启迪?

  所幸,拜今日人工智能之VR(虚拟现实)、Transformer模型所赐,苏柳二人不但可以于“灵境”(钱学森对于虚拟世界的描述)相逢,而且可“巅峰对决,纵论天下”。

苏柳“云”相逢 四地论短长

  史海钩沉,杭州、开封、成都、扬州,皆为两人游历之地。在此基础上,经大数据推荐及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筹划,就在此四地安排两位大咖“数据云”中相聚。他们的对话因受现代文影响,文白皆有之。

  第一场景:西湖谈流量

  地点:西湖苏公堤 季节:春季 时间:当代

  时值春日,西湖之畔,绿柳垂垂,碧波荡漾,山影摇曳。苏轼漫步湖畔,忽见一人衣袂飘飘,吟哦自得。东坡暗忖,如此风范,非同一般。于是趋前问曰:“阁下风采照人,敢问高姓大名?”

  此人回曰:“鄙人柳永,请问先生何人?”

  苏轼惊喜道:“原来是‘白衣卿相’,在下苏子瞻,久闻大名,公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就在杭州而作,今日竟于此相遇,真乃幸事。”

  柳永亦大喜,拱手道:“原来是东坡先生,久仰大名,先生于此地所作‘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世所称颂,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二人遂寻一湖边酒楼,对坐而谈。店家送上清酒一壶,小菜几盘。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是畅谈佳时。

  苏轼举杯笑道:“柳兄,观今日之诗词流传,吾二人一时瑜亮,后人多以‘苏柳’并称我等。”

  柳永一饮而尽,答曰:“难望先生之项背,先生之‘大江东去’‘诗酒趁年华’‘明月几时有’‘老夫聊发少年狂’,黄口小儿皆能吟诵,可谓无人不晓。”

  苏轼亦笑曰:“不敢,柳兄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脍炙人口,又谁人不知?先生开启‘慢词’新篇,后人称‘柳词新变’,词作铺陈曲折,婉转动人,街头巷尾时有听闻,正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摇手道:“东坡先生过誉了,某只擅填词,而君词作之外,诗文赋书画,皆为世人所称道。”

  苏轼回曰:“谢君美誉!吾等毋庸再争,否则至子夜亦难得结论。今当以数据爬虫软件,取数主流网站之数据,以观人气之高下,可否?”

  柳永点头称是,取将电脑操作一番,叹道:“东坡先生当今流量,实非吾等所及。流量为王时代,东坡先生胜我许多。”

  附录:

  三个主流网站苏柳二人流量数据:

  苏轼提及次数:189 苏轼正面评价次数:167 苏轼负面评价次数:0 苏轼中性评价次数:22

  柳永提及次数:124 柳永正面评价次数:95 柳永负面评价次数:3 柳永中性评价次数:26

  首场比试,苏轼以1:0小胜。

  第二场景:汴河谈格律

  地点:开封北宋东京外城遗址公园 季节:夏季 时间:当代

  初夏刚至,开封东京城遗址,游客往来,探古思幽。苏轼与柳永闲坐于石阶,感慨往事之后,话题转至词作韵律之事。

  苏轼云:“先生之词,格律严谨,琅琅上口,真乃词坛典范。在东京汴梁所作《雨霖铃》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与格律俱佳,故尔天下人皆能背诵,而《鹤冲天》之‘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唱曲无碍,韵律之美尽显无遗。吾词作之格律,被李清照、晁补之等人诟病,谓其有诗之气象,却失词之自然。”

  柳永曰:“先生夸赞过甚,公之词作大气磅礴,纵横捭阖,若严拘格律,或气韵受损。晁补之语‘居士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实是为公辩护之语。”

  苏轼正色道:“今请先生指点,吾词若依格律修之,又当如何?”

  柳永答曰:“东坡先生,不如借AIGC软件,以最严格律试改之。”遂取出电脑,输入东坡词作,加上“最严格律”等条件。少顷,AIGC软件自动修改而成。

  苏轼见之,回曰:“似乎合辙押韵,似却少些魂魄。”

  柳永点头曰:“然也! 少了原作之气象万千,先生之词,正所谓奇文瑰句、扬葩振藻,一字难改矣!”

  苏轼笑曰:“然格律功夫之深,当属先生,先生词作格律未见后世之讥。”

  柳永只得拱手:“承让承让。”

  二人遂以1:1战平。

  第三场景:瘦西湖谈词风

  地点:扬州瘦西湖 季节:深秋 时间:当代

  秋风萧瑟,瘦西湖畔,湖面波光粼粼,黄叶随风飘落,天高云淡,江山如画。苏轼与柳永对坐亭中,酒气氤氲,二人话题转至词风。

  柳永道:“昔论格律,觉讨论未尽,今欲再谈词风,请先生斧正。先生词作,雄浑豪迈,气魄宏伟,故人多以豪放冠之。如扬州所撰《西江月·平山堂》之句‘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气势宏大,寓意深远。鄙人小文,却以婉约细腻赢得薄名。流传千年,众人多称我二人为豪放婉约之代表,不知先生有何见教?”

  苏轼笑曰:“诚为有趣!先生所述扬州之词‘旷望极,千里火云烧空,尽日西郊无雨’,亦尽显浩然之气。予读先生之词作《雨霖铃》《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定风波·自春来》,初亦有‘腻柳’之感,然若无一个‘情’字,焉能流传千古。”

  柳永闻言,颔首若有所思,道:“先生所言极是。不才出仕之后词风有变,如《满江红》‘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虽人称清新,但比之往日词作盛名则有所不逮。”

  苏轼笑云:“言婉约与豪放者,皆后人所评也。鄙人词作中亦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比之‘大江东去’,孰优孰劣乎?”

  柳永答曰:“正合我意!词作本应取长补短,拙作虽人称婉约,但亦有‘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先生词作柔情亦常见之,所谓意在笔先,文意相得也。”

  苏轼抚掌回曰:“所谓‘文者,意之质也;意者,文之宗也’,此即意领文随,不可以辞害意。”

  柳永拍案笑道:“于我心有戚戚焉!婉约豪放各擅胜场,本无优劣之分,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者也,若非吾等大宋词人用心尽力,宋词仍处巷陌勾栏、瓦肆里弄,民间小调而已,怎可与唐诗并称于世?”

  二人哈哈大笑,对饮满杯,深觉快慰平生,彼此惺惺相惜。

  豪放婉约各有千秋,此场各得一分,遂以2:2平局。

  柳永归后,在某GPT平台发问:“苏轼与柳永分称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代表,然否?”

  某GPT回答:苏轼与柳永确为后人称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之代表。此评乃基于二人词风之异。然分派虽立,实非绝对。苏轼亦有婉约之作,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柳永词作亦有豪放之气。此分类者,乃后人便于研究与理解其词风所设也。

  柳永哂之:“原来如此!”

  第四场景:锦江谈为民

  地点:成都锦江 季节:冬天 时间:当代

  初冬时分,锦江穿城而过,远山白雪皑皑。成都,古蜀之地,为西南“大都会”(苏轼发明此词),文化底蕴深厚。

  苏轼与柳永相约成都,在江边一茶楼品茗,二人谈起为民情怀。

  柳永道:“公乃川人,今返桑梓,吾在此请AI总结先生业绩:先生于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苏堤,于徐州救济水患灾民,于密州率人灭蝗赈灾,于绩溪拒供马税以减民赋,不胜枚举,此皆功德无量之事也。先生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正是为民情怀之写照。”

  苏轼笑道:“柳兄过奖,此AI总结却有谬误,绩溪拒供马税乃是吾弟苏辙所为,看来传闻AIGC时有‘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确有其事。”

  柳永赧然抱拳:“指正得当,看来AI不可全信。”

  苏轼对曰:“先生为民之心亦足,未出仕之前,公以词曲抚慰百姓之心,亦是为民之举;任余杭县令则纠正冤假错案,任盐监则以《鬻海歌》反映盐民艰辛,不一而足,实值后世效仿。”

  柳永回说:“东坡先生之成就,深感佩服。然予先前作词只可慰民而非饱民,后为官则职位卑微,宦海一粟耳,只是尽力而已。”

  苏轼点头笑道:“柳兄之词,婉转动人,使人感怀,自可抚慰人心。为民之事,条件各异,不可强求。”

  此番对谈,二人互相敬佩,知彼此虽职位高低有别,然皆有为民之心,于是各得一分,终成3:3平,皆大欢喜。

灵境一别 后会随期

  四番切磋,柳永与苏轼有意暂别,以沉思吟味,再图词艺之提升。

  柳永伤离别,叹曰:“今日一别,复何日得再逢?”

  苏轼豁然答曰:“有AI灵境襄助,吾等何时不可相见?再欲会,或令AI荐之,或自择地勿使其知悉,以脱数据之囚也。”

  柳永闻此大喜,笑谓:“然也!AI能测吾等行踪而荐此四地,宛若窥心;明日我辈或应弃其谋划,自择地而聚。”

  苏轼赞曰:“柳兄言之切中要害,AI虽妙,但不可为之所绊。有数据之利,而不用其害,乃良策也。”

  柳永赞曰:“先生高见,吾辈可借AI之力,探索新法。如分析词作特点,生成新句,然终须人之裁决为宜。”

  苏轼曰:“大数据虽能示相关,不能示因果,此乃数据博士之见,实有其理。AI之方,助人固多,然亦有弊,慎用之宜。非但填词,诸事亦然。”

  柳永应道:“先生言之甚是,某虽学浅见短,感受亦深。敢问先生,若人工智能日后尤盛,吾辈作词又将何如?”

  苏轼沉思顷刻,答曰:“人工智能虽日益敏达,终为工具,似能仿人思考,实则数据、算法之力,非真人心尔。词之初作,本以抒情达意,以发心中之感,继而歌于世。他人读之听之,领其意旨,为情所动,才可代代相传。是以佳作传播,实为情感传递之功,不可全赖AI作词也。”

  柳永颔首赞曰:“愿我辈之词,终以真挚情感传世,此AI所不能竟全功者。”

  二人心意相通,相视一笑,暂且揖别。

  注:“灵境”:钱学森将人工智能打造的“虚拟现实”(VR)翻译成“灵境”。

 

责任编辑: 史梦佳
关键词: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