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共享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主题论坛正式开启。首先,请允许我介绍本次论坛的特邀发言嘉宾,他们是: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唐文弘先生,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先生,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先生,联合国人口基金亚太区域主任Pio Smith(皮奥·史密斯)先生。由于有其他重要安排,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先生未能到场,发来视频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苏社先生因有其他重要公务安排,未能亲自出席,专门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先生代为致辞。出席论坛的还有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东北亚地区首席代表小野寺修先生,德中卫生组织副主席Markus Fehr(马库斯·菲木)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二级巡视员陈国良先生,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局副局长卞继祥先生,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徐瀚先生,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吕晓莉女士,以及来自国际组织、国家部委、智库研究机构、全国性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企业、地方发展改革委、部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相关产业园区和开发区、新闻媒体等单位的嘉宾朋友。[ 2024-11-06 14:52 ]
本次论坛,旨在搭建国内外政商产学界对话交流平台,持续关注、深化探讨如何通过市场洞察、共享发展、交流互鉴、创新赋能,为全球开放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共享人口老龄化蕴含的新机遇,携手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全体老年人群的民生福祉。今天的议程共有五项,分别是嘉宾致辞、主旨演讲、成果发布、主题发言和合作签约。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首先请播放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先生致辞视频。[ 2024-11-06 14:52 ]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值此金秋时节,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亦如期举办。本届论坛以“坚持高水平开放,共促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将银发经济作为中国与全球发展的新机遇,共商共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思路、新路径。在此,我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大会的各位嘉宾和朋友致以诚挚问候![ 2024-11-06 15:03 ]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面对人口新常态、新技术革命、新产业结构、新就业形态,我们相信,银发经济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开放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对此,我和大家分享三点认识。[ 2024-11-06 15:03 ]
第一,发展银发经济是中国基于国情的必然选择。在全球经济复苏调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阶段,中国发展满足中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银发经济产业,条件已日臻成熟,全面构建与人口结构相适应的银发经济产业体系,也是加快培育新动能、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发展银发经济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中老年人群消费能力持续提高,能为银发经济注入强大的内需动力。二是有成熟度较好的产业基础。中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给链和研发创新、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具备支撑银发经济的科技和生产条件。三是有亟待匹配的劳动就业岗位。中国劳动力市场规模巨大,银发经济相关制造业、服务业涵盖行业多、辐射范围广,可以吸纳相当规模的就业群体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四是有充足的梯次发展空间。中国幅员辽阔,老龄化程度区域不均衡,“先老”地区能够提供充分的市场空间,“后老”地区具有更多的储备和腾挪空间。因此,中国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发展银发经济。[ 2024-11-06 15:03 ]
第二,发展银发经济是统筹当期与未来、统筹经济与民生的必然选择。发展银发经济,是为了满足亿万家庭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需求,银发经济兼具民生属性和经济属性,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就是要在经济调整转换阶段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民生对宏观经济的有力支撑。银发经济是促进民生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动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用、康养文旅服”等多层次多样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推动全龄人群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老年储备、享受乐龄人生,能够成为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有力有效助力宏观经济的综合支撑。[ 2024-11-06 15:03 ]
第三,发展银发经济是实现全球共赢的必然选择。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欧洲、北美以及亚洲近邻日本、韩国等较早进入了老龄化阶段的国家,不断探索满足老年人需求,将老龄化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解决方案,无一例外地选择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路径。先发国家银发经济领域成熟先进的产业、技术和人才要素,是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宝贵资源,在面对人类共同的重大议题时,逆全球化、贸易保护和地缘政策便显得不值一提,世界各国有必要凝心聚力,在银发经济合作中增进国民福祉、实现互利共赢。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是很多国家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有责任有义务为全球共创银发经济的发展新模式贡献中国力量,同时也必须加强向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先发国家学习借鉴银发经济发展经验,为仍较为年轻的国家提供实践案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发展和合作共赢做出努力。[ 2024-11-06 15:03 ]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宝贵经验和可行路径,我们相聚在此就是为了更好的落地实施,更好满足全球各国人民福祉,更好推动全球合作共赢。让我们携手努力,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前进!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24-11-06 15:03 ]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一堂,为了老年人的福祉,聚焦银发经济这一主题,共话开放与合作。首先,我谨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新老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2024-11-06 15:13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口由6亿增加到2023年的11.5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1亿。“银发浪潮”正在深度地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各国面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将挑战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动力。[ 2024-11-06 15:13 ]
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预计2050年,将达到近5亿,老龄化将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过程。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2亿,占比达到15.4%,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速度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中国政府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尊老敬老爱老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2024-11-06 15:13 ]
在政策导向上,今年初,中国政府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更加注重运用好市场机制应对老年人需求变化,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同时,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在要素保障上,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资,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综合运用投贷联动、贴息贷款、再贷款等金融工具,鼓励金融机构为银发产业提供普惠性资金支持。在体系建设上,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经建成各类养老设施40.4万个,养老床位823万张,养老服务资源不断向老年人聚集。老年健康管理、医疗和照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11-06 15:13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面向未来,中国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向,致力于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民生需要,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同时,围绕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加快培育潜力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2024-11-06 15:13 ]
这些年,银发经济已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需求的新亮点持续涌现。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和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群体,消费结构逐步向发展型转变,更加追求消费品质,注重消费体验,彰显自我价值,逐渐成为“悦己”消费、青春怀旧、社交旅游等领域的代言人,相关的经济活动、社会交往、技术变革将加速扩张,亮点纷呈。[ 2024-11-06 15:13 ]
消费的新模式加速演进。老年人与青年人的需求边界正在变得模糊,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方面愈发重合,“老青交融”成为消费模式的新特点。老年人更加倾向“年轻态体验”,网络购物、直播带货、银发网红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年轻人也在关注和参与银发经济,网购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尽孝神器”,老年食堂、老年旅行团中也经常闪现年轻身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银发经济的体验者和消费者。行业的新风向不断显现。老年产品和服务向更时尚、更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抗衰老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养老金融吸引越来越多的耐心资本长远布局,服务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迎来突破式发展,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2024-11-06 15:13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合作才能奏响时代最强音。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面对银发经济新机遇,国际社会需要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创新路径,把好事办好。为此,我们提出三点倡议:[ 2024-11-06 15:13 ]
一是打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面对全球老龄化,更好发挥政府、国际组织、民间等各渠道作用,加强对话交流,凝聚更大合力。银发经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全球治理的重要构成,中国愿与各方建立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取得更多务实成果,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二是巩固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立足老年人需求和全生命周期准备,持续扩大开放,促进优势互补,加强人员、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软联通,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重大项目合作,以好产品、好服务,增进各国老年人福祉。三是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把创新作为发展银发经济的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支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向养老领域延伸,全面提升产业能级,进一步深化联合研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国际合作,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2024-11-06 15:13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年是第三次在虹桥论坛设置银发经济主题论坛,立足开放合作、对话交流和产业对接,进一步加强“展”“会”联动,促成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化合作,以务实行动推动全球共享银发经济发展新机遇。衷心希望各位参会嘉宾在论坛上交流思想,相互启迪,收获多多,满载而归![ 2024-11-06 15:13 ]
银发经济方兴未艾,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中国拥有全球第一的老年人口,潜在的银发经济市场巨大。中国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老龄产业国家,银发经济将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具有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医疗保健、健康护理、生活照料、文化娱乐方面,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老年人生活提供舒适的服务,充分发挥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和社会价值,让银发经济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谢谢大家。[ 2024-11-06 15:13 ]
感谢刘明先生的精彩致辞。下面有请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唐文弘先生致辞。[ 2024-11-06 15:36 ]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作为主办方,我们非常感谢各位来参与今天的论坛、来参加第七届进博会,也特别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最突出的全球性社会发展趋势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深远。商务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牵头起草并推动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发展养老消费、家政消费、健康消费作出总体部署;将2024年确定为“消费促进年”,指导各地围绕敬老养老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优惠等活动,协助民政部等部门制订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有关举措;牵头开展家装厨卫“焕新”工作,将家居适老化改造列入家装厨卫“焕新”补贴范围;积极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更好满足老年群体高品质服务需求;推动扩大养老服务领域对外开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更多外资投向银发经济。[ 2024-11-06 15:36 ]
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银发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潜力十分巨大。商务部将按照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积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4-11-06 15:37 ]
一是加快建立服务消费政策体系。会同相关部门构建服务消费“1+N”政策措施体系,制定增开银发旅游列车,这是商务部、文化旅游部,还有国铁集团,我们一起在推这个事。落实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有关政策,还有扩大家政服务消费方面举措,形成服务消费政策的组合拳。大家知道有一个测算,人均GDP有的说1万美元,有的说到1.5万美元,消费结构会发生一个变化,以商品消费为主转向以服务消费为主的变化。未来是服务消费,是特别需要各界关注的事情,需要政府关注、企业关注、中央部门关注,也需要地方政府关注。我们持续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提升服务供给质量、优化服务消费环境,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二是积极推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深入实施家政兴农行动,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活动,扩大家政服务人才供给。持续开展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为家政服务员提供免费线上培训,建立健全家政行业标准,推动提升家政服务质量。依托“家政信用查”平台,完善家政企业、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推广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推动家政服务放心消费,为银发群体提供优质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家政服务。[ 2024-11-06 15:37 ]
三是促进健康养老产业供需对接。支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需求为导向,持续办好“健康养老专区”,促进健康养老领域交流合作,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活力。据统计,前六届进博会养老康复及辅助产品预计成交额累计达3.48亿美元,我们还将结合服贸会、消博会等活动平台,搭建更多适宜银发群体的消费场景,促进适老产品和服务供需对接。我昨天下午正好有点时间看展台,有的产品对我有很强吸引力。它的产品每半年打一针,对老年人的骨骼密度有很好的帮助。四是扩大银发经济双向投资合作。推动将更多养老、银发经济相关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刚才我在跟美国企业讲服务消费,希望他们也更多地关注。我们还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对外开放载体,加强银发经济跨区域国际性合作。积极推进与有关国家的自贸协定谈判,持续推动在养老服务领域实现更高水平双向开放。[ 2024-11-06 15:38 ]
发展银发经济既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效举措,也是增进老年群体福祉的内在要求。希望大家依托进博会这一国家级、国际性平台,利用本次论坛提供的难得机遇,加强交流、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享银发经济发展新机遇,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全球开放合作贡献力量!预祝本次分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24-11-06 15:38 ]
感谢唐文弘先生的致辞。下面有请联合国人口基金亚太区域主任 Pio Smith(皮奥·史密斯)先生致辞。[ 2024-11-06 16:11 ]
尊敬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平先生、尊敬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苏社先生,各位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参加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我衷心感谢中国政府邀请我们共聚一堂,就塑造我们的经济未来进行重要对话。[ 2024-11-06 16:11 ]
本次平行会议的主题是 “共享银发经济: 老龄化社会中的新机遇”,在亚太地区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这一主题显得尤为及时。目前,亚太地区每7人当中就有1人年龄在 60 岁或以上,总数达到了约6.7亿人。到 2050 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翻一番,65岁以上人口将在历史上首次超过5岁以下儿童人口总人数。中国也同样面临这一人口趋势。这一转变带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 2024-11-06 16:11 ]
在医疗保健、终身学习和包容性政策方面进行创新的机遇,这些政策不仅会支持,并且会彰显老龄人口的潜力及其对经济的重要贡献。为了驾驭人口结构的转变,我们必须制定和实施战略,来确保老年人能够维持尊严地生活,并且获得基本服务,并继续持续参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劳动力市场。联合国人口基金方面,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采取全面和战略性的措施。我们采取以权利为基础的生命周期方法,认识到在生命的每个阶段,从婴儿期到老年期,进行投资,来促进发展能力和福祉。[ 2024-11-06 16:11 ]
为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我们倡导加强老年保健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并促进更为包容性环境。人口基金还通过National Transfer Accounts等工具,利用数据的力量,分析代际资源流动并指导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024-11-06 16:11 ]
National Transfer Accounts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见解,使我们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使年轻一代和老一代都能受益。国家转移账户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老龄化人口的经济数据,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代际的资源来动。此外,我们认为 “银发经济 ”是社会的重要资产。根据最近的研究,潜在的银发人口红利非常可观,能够促进本地区许多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从马来西亚的 0.4% 到日本的 2.8%。[ 2024-11-06 16:11 ]
为了充分利用银发红利,我们需要采取促进这一转变的政策。中国最近推出的自愿和灵活的退休年龄政策就是一个典范,能够帮助老年人能够扩大自己的社会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投资于照护经济对于充分利用银发红利和促进性别平等至关重要。随着家庭规模的持续缩小和受抚养人口比例的上升,对照护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这些服务仍然发展不足。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独特的机遇:通过投资老年护理行业,政府可以提高女性和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例如,在中国,有研究表明,将 GDP 的 2% 投资于护理行业可产生可观的回报,使女性就业率提高 3.3%至 8.2%,男性就业率提高 1.4% 至 4.0 %。[ 2024-11-06 16:11 ]
在各国实施各种战略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同时,联合国人口基金促进了全球在这一重要问题上的知识交流。我们重点介绍了中国实行灵活退休年龄政策等创新范例。通过分享最佳做法和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共同营造支持积极老龄化的环境,发挥老龄人口的优势。[ 2024-11-06 16:11 ]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明确一点:老年人不是社会的负担,他们是智慧、经验和创新的源泉。通过鼓励积极健康的老龄化,加强代际团结,实施老年包容性政策和环境,包括大力支持照护经济,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老龄人口的潜力。在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应对老龄人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复杂性时,包括如何利用银发经济的复杂性时,请放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将站在最前沿,倡导采取综合战略,同时向各国政府提供技术方面的援助。我们认识到,这项任务无法由单独群体独立完成,它需要在本次会议及其他会议上与所有利益攸关方合作。我们当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宣传作用、制定立法框架、建立伙伴关系和分配充足资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4-11-06 16:11 ]
中国有句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提醒我们,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始于对进步的承诺。作为这一征程的一部分,让我们确保利用银发经济的潜力,为老年人创造为社会做出有意义贡献的途径。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将老龄化重塑为一段健康、机遇和包容的旅程,无论年龄大小。我们也可以重新定义老年人,是健康有机遇非常包容的定义。感谢大家的光临,祝愿大家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取得丰硕成果,备受鼓舞。[ 2024-11-06 16:11 ]
感谢Pio Smith(皮奥·史密斯)先生的精彩致辞。接下来开始论坛第二项议程,将有两位重量级专家作主旨演讲。首先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2024-11-06 16:25 ]
非常感谢,感谢大家邀请我来参加这次论坛,我也非常的荣幸来跟大家讨论这个议题。为什么我们人口会老龄化,也是由于健康水平提升了,活得时间更长了,还有出生率比较低,这也是一个问题。大概50年前就开始了,人口当时是一个金字塔的人口结构。现在只有南撒哈拉这种所谓金字塔人口结构,也就是人口出现了一个转折的趋势。基本上世纪中晚期之前都是这个结构,现在这个数量在下降。因为那个时候出生率比较高,现在只有南撒哈拉地带是这种结构。刚果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这些国家是人口比较多的,人口增长情况比较好的,所以他们还能享受所谓的人口红利,因为他们有很多年轻人口被生育出来。这个图片是表示西欧、美国的情况,也就是他们老年人口会上升,因为生活的水平、医疗的水平都上升了,在西欧、美国都是这样。比如我在那里居住,也许我能活到100岁。在西欧那边目前出生的孩子预期寿命可以达到100岁,但是下方底部,这个金字塔结构底部有点被挤压的情况,挤压的越严重人口红利越少。未来,我们的人口会下降,老龄化会加剧。即便是有一些奇迹性转变,比如女性们生育孩子突然之间翻倍了,其实30年、40年这种人口结构已经固定了。劳动人口的数量要更大一些,比退休那些人口数量要多得多,这样对他们形成有效的支持。因为劳动人口会消耗许多的东西,消费很多的产品。[ 2024-11-06 16:45 ]
我们简单说一个定义,增加生产力。这里的影响是什么呢?我们作为工作人群,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工作小时数会减少,在退休之后更是如此。在30岁以下劳动的人口跟50岁以上的就会不太一样,尤其是我们医疗水平上升之后工作小时数会进一步下降。劳动力处于下降的水平,我们还要消费。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根据我们当前发展的趋势,我们不会产生人口红利,而会产生人口拖累,也就是说我们人口发展会让增长率降低,而不会促进增长,因此带来一种消极或者负面的影响。如何抵消这样的影响?我们有些措施是很重要的。第一,我们需要增加劳动参与率,也就是传统劳动群体当中没有参与到一些人群,比如女性或者年龄更大一些人,像65岁以上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增加他们劳动参与率,我们能够抵消一些现在老龄化的影响以及带来的人口变化。同时我们需要更多产出,也就是提升我们生产率,这点非常关键,就是称之为人才红利,并不是人口的红利了。同时我们引入一些自动化工具,比如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让它们能够做人的工作。因为现在没有足够的人力。同时我们需要给更多的激励,让人们愿意生育,这是一个长期目标或者长期解决方案,也是最难的解决方案,我并不认为历史上先例有这样一些传统。现在我们看到家庭已经变成更加常态情况,就是生孩子更少。如果他们生更多孩子,也许能够减少我们现在出生人口下降趋势,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我们看一下当前的挑战,无论是在政府方面或者企业方面面临的是什么。[ 2024-11-06 16:46 ]
首先,我们需要增加劳动参与率。现在中国退休年龄在全球是最低的,现在中国政府也做了决定提升退休年龄,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定,对于55岁到58岁人群,或者对于63岁左右一些女性来说,但是它还是要低于其他国家的退休年龄,一般达到65或者67岁,甚至更高。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具体的实施,比如它的实施是在15年过程中慢慢地实施,现在我们方向是对的。关于我们的就业率,男性的就业率,也就是60岁以下劳动参与率,男性60%左右,在美国是85%,对于女性来说在65岁或者60岁以下劳动参与率更低,相比于欧洲、美洲这些国家来说。我们很多工作要做,我们需要更多激励,增加年纪更大一些人参加劳动率,也就是60岁或者65岁以上的人。并不是说他们不应当退休而是要一直工作,并不是这样,当然需要一些激励给他们,让人们能够自愿地参与工作。一方面,增加劳动的就业率,不是我们强制推行,我们要做得工作是让人们能够乐于接受。比如对于社会做出贡献,而并不是因为强制。当然,这种情况是可行的。现在很多研究也显示,我们很多研究项目,比如工作公平参与或者公平工作质量,能够实现更好工作、生活平衡,这样方式能够让人们获得更多参与感或者更愿意加入劳动的队伍。现在我们讲一下生产率,生产率也是非常重要,即使我们比较低抚养率,我们也是需要提升劳动的生产率。在中国我们取得所有成功,前所未有劳动生产率提升,尤其过去30年产生,现在还是比较低的。相比于美国25%或者欧洲30%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现在劳动力的生产率水平,比如德国或者日本的水平。在过去、未来15年增长率8%,并不是在中国我们预计有相同生产率提升,主要因为劳动人口结构变化,或者我们有没有一些好的目标,进入到银发经济或者重塑我们人口的结构,这样措施实施也是非常关键。[ 2024-11-06 16:47 ]
银发经济的一些鼓励措施我们如何完成?自动化新技术的引入。我们没有技术的使用显然不能提升生产率,我们需要组织化生产。我们需要提升我们服务业质量,这一点我会进一步介绍。制造业现在也有些变化产生,这种变化我相信也会带来积极趋势。中国现在逐渐走向更高科技的部门,并不是像传统一样劳动密集型部门,同时制造业发展朝正确方向在走。现在我们越来越多机器人在使用,相比其他国家加到一起都要多,显然会有很好的积极影响。我对此并不是过于谨慎,我想制造业现在做得很好,在提高生产率方面我们应当看到这样一些提升在近期就会产生。当然,我们会看到这一点。现在制造业占30%劳动力参与,我们必须要提升这些劳动力的素质。我们应当如何采取这些措施?中国不会像英国或者美国一样成为完全服务型导向服务体或者金融服务。比如美国制造业雇员只有10%的比例,我想中国可能在未来会下降到日本或者是德国的程度。我们知道德国是一个全球制造业中心,尤其是在欧洲。德国它曾经是欧洲的制造业一个枢纽,但是我怀疑能否未来保持这样的地位。它现在已经是19%的就业人口在制造业,这个数字也在下降。我想最终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比率可能会下降15%或者20%,这也是一个未来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会在未来让一半制造业的就业人口转向其他的行业。[ 2024-11-06 16:48 ]
农业显然是一个问题,现在可能人们会忽视农业。农业在中国,比如雇佣20%劳动力人口,但是他们都是小农经济的模式,他们不能够很好进行机械化,也不能够提升生产率,它是我们传统农村户口系统留下一个影响。我知道现在有一些改革正在采取,比如对于户口制度的改革。农业生产必须提升生产率,我们必须让农民耕种更大面积的土地,能够机械化,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生产率。对于西方国家已经雇佣了2%的劳动人口进入到农业,但是能够满足整个国家农业的产品需求,他们都是耕种大片可耕作土地,然后使用机械化的方式。我们应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想更多是政治上一个考量,并不是经济的考量,应当如何让我们农民进行机械化生产,如何走出传统小农经济的模式,我们对此事必须谨慎考虑一些政策的实施。当然我们需要进行城镇化,我们把人们转向城市,对于政府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2024-11-06 16:49 ]
目前来看我们制造业雇员将会下降,同时我们农业雇员人口必须要下降,当然会有些挑战。但是如果我们想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朝这个方向迈进。另外,我们需要提升生产率,我们要做很多工作,我们要在制造业、农业方面做更多工作,有些工作可能会消失掉,我们需要这样人口转到银发经济行业,进入到服务行业。老年人他们会使用更多服务,相比于年轻人来说,在医疗服务方面他们用得更多,他们更多生病,更多医疗服务相关活动。他们工作比较少,他们休闲服务活动比较多。另外还有家政服务等等,会涉及一些人力的需求,我们必须为老年人或者银发经济提供更好一些服务行业。对于老年来说或者银发经济,他们需要这样一些服务,我们年轻人可能需要工作。正如我刚才已经描述过的,这样我们能够匹配双方的需求,达成一个更大制造业或者更大服务业的发展。比如说在中国服务业占比45%以上,在日本或者德国相比,他们也会比较大服务业占比。问题是我们应当如何在中国将服务业占比从45%进一步增长到75%比例,这其实是一个挑战。我们有很多的讨论,有很多政府优先事项需要考虑,增加增长服务体量有没有优先级排序,有没有一些措施要采取。[ 2024-11-06 16:50 ]
正如我们前一位演讲嘉宾有讲到,其实我非常赞同刚才前面嘉宾的观点,关于银发经济发展重要性,我们必须提升消费的体量。大多数的服务,如果我们需要更大的服务产业、更多服务业就业,我们必须更多国内消费。现在我们消费太少了,我们储蓄太多了。根据任何标准中国储蓄率都是很高的,我们必须要让我们消费占37%,在未来进一步增长到60%、70%,进一步减少投资的体量。关于基建方面当然需要很多投资,它在中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中国基建方面取得成绩非常令人震惊的。两周之前一个浦东新区会议上,我们看到中国建设速度或者成绩是举世瞩目,我们看到现在几乎已经完成了,比如一半GDP到我们基建里面。这是我们经济发展早期要做的事情。最为重要一件事情,我们需要更多支出或者消费,我已经列出一些内容,比如服务行业当中消费很重要,我们需要更多旅行、更多享受生活,无论国内还是出境游都是需要的。企业也是需要一些对于老年人服务行业顾问或者更多了解这些业务,我们需要更多餐厅吃饭,而不是在家做菜。我们需要更多去医院检查或者美容院,像日本、韩国一些措施。在中国很多事在家里面完成了,这种家庭生产是没有任何经济GDP的贡献。但是在一些经济体,比如我自己的家乡,我其实也是做了一些研究,我们把家庭生产进行市场化改革,也就是把家庭生产转向家外的生产,这样我们能带来一些激励,能惠及更多女性的就业人口,尤其是如此,更如刚才我们演讲嘉宾谈到了这一点。[ 2024-11-06 16:51 ]
如果我们需要增加女性劳动参与率,现在我们是55岁以上女性更好加入劳动或者工作,这是我们一个解决方案,也就是我们要市场化家内的生产。我们应当55岁以上女性走出家庭开始进入工作岗位,不是在家里面做饭或者照顾老年人。比如做一个创业者进入市场当中,这个其实很重要的。我们当然也是需要一些关于创业初创企业的激励,现有公司需要提供一些培训项目,有一些人际或者个人方面技能,特别是服务行业关于银发经济方面技能需要提升,是一种关于个性化服务的定制。当然,女性,并不是我们培养工程人才或者数学方面专长人才。如果进入服务行业当中,我们需要人文之间关怀,需要高质量服务,让人们更加愿意为此而付钱,这是我们称之为软技能。相比于学一个学科、学一个技能来说,这是更困难的。在项目当中我们有计算机技术或者工程学,这些是年轻人可以去学的事情,但是对于高质量人文服务这是需要学习的。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以及中国的赡养率,每两个工作年龄的人支持一个退休工作人员,我们需要更多就业机会以及提升更高生产力。我们更高生产力则要求我们进行新的经济技术发展以及更多生产力改革,需要以服务行业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我们拭目以待,也祝中国政府获得成功。谢谢大家![ 2024-11-06 16:52 ]
下面,请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2024-11-06 16:55 ]
大家下午好!刚才主办单位的各位领导以及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教授的演讲,提出了为应对老龄化我们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线话题,我来增加一条辅线,就是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当中,我们有什么特殊的机会,不是直接说银发经济我们应该做什么,而是说我们应该如何开启这些机会窗口,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首先,中国人口发生了趋势性的特征,有这样几条:少子化,长期的生育率非常低,我们在1992年的时候,我们的生育率就低于2.1%,图上分别表明了四个时期的中国人口净增长。1982年人口是金字塔形状,大概相当于中国开始利用人口红利,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老年人口不增长,这是最好的时期。接下来到了2000年的时候,老龄化第一次进入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7%,这是一个变化。[ 2024-11-06 16:59 ]
接下来的老龄化是什么状况?到了2021年的时候,老龄化率达到了14.2%,也就是说超过了所谓的中度老龄化标准。而到了2032年,根据人口发展中心的预测,65岁以上老年人会超过21%。以上是我国人口变化趋势,除此之外还有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特征,在这些特征影响之下我们应该注意到,人口老龄化确实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未来直到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在整个现代化的路途中,我们都伴随着老龄化,因为我们必须以它为基础,开发这一人口结构的特殊红利,所以刚才两位嘉宾都讲了“银发红利”,这是我们应该抓住的主题。[ 2024-11-06 17:00 ]
为开启或者说获得“银发红利”,我们要从辅路上创造一些条件,有一些机会窗口,首先说一下什么是机会窗口。第一,机会窗口是紧迫的。是窗口、是机会,稍纵即逝,必须得抓住,不抓住它就过去了,所以说紧迫性。第二,针对性是特殊的。如何赢得老龄化机会,这是它的针对性,特别针对中国这一特定的发展阶段。我们讲机会窗口的时候,也会讲时间窗口。时间很紧迫,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这些,如果这一时间窗口过去了,或许就会落到陷阱里面,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时间窗口。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些既是挑战也是机会的状况,大家可以看PPT上横坐标是人均GDP,就是发展阶段,而纵坐标有两个指标,红色的是老龄化率,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老龄化提高,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是在每个阶段上,特别是人均收入比较高的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阶段,老龄化率也是分化的。而在分化当中,我们是在同等收入水平上比其他国家更老。比如说中国按人均GDP来算,是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中国的老龄化率,中国人口老化的程度要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一个挑战。[ 2024-11-06 17:01 ]
PPT上蓝色的部分,是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消费的占比,老龄化以后,消费的能力就弱了。比如说中国的情况很好理解,退休以后没有劳动收入了,养老保障肯定没原来的工资收入高了,养老保障还不充分,有些时候还有差别;比如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远低于职工养老保险,所以说老年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偏低。对于他们而言,退休的都是婴儿潮一代,他们有钱也有资产,但是不爱消费。人口负增长了,消费也会减少,但是分化非常厉害,中国的消费率只有37%,和任何国家比都是低的。因此我们要回归消费常态,至少回归到发展阶段应该有的消费水平上。[ 2024-11-06 17:02 ]
还有一个方面,中国现在人均GDP 1.2万美元,大概再有一两年就会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了,一般规律是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的时候,消费率应该有明显的上升,这意味着我们还有一个方面要回归,要回归到我们将要进入的新的发展阶段。首先回归到现有发展阶段,就有差距,还要回到未来应该处的更高的阶段,双重差距、双重回归,这是我们必须要利用好的时间窗口。[ 2024-11-06 17:02 ]
机会窗口一,按照中国的生产要素和供给,按照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能够达到的速度,我们的潜在增长率,一直到2035年都是比较高的,什么叫比较高?和我们相比我们是下降的,而且未来还会下降,但是比较高是说和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比。比如说横坐标就标出了我们未来所处的发展阶段,因为我们去年的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是15.3%。到2035年的时候我们会超过21%,在14%至24%的区间就是我们要经过的区间,我们找出这一区间的相同国家,看他们的增长速度,我们可以测算出中国的潜在增长率,虽然和过去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下降了很多,但是仍然高于大多数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同时,横坐标可以看成是人均GDP1.2万美元到2.3至2.4万美元,所以说同等发达水平上我们有潜在的增长能力,但是潜在增长能力是供给侧的能力,不见得就可以实现为实际增长率,还需要靠消费、需求去满足。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老年人变成正常的消费群体,才能支持未来中国的消费增长。我们预测未来的潜在增长率,这是我们按照现行趋势推测出来的,如果说要推动改革,还可以获得改革红利,上限是不封顶的。[ 2024-11-06 17:03 ]
机会窗口二,我们正处于公共品边界大幅拓展的时期。大家知道我们的福祉来自于两类产品。一类产品是私人品,私人品就是我们挣的工资,我们的家庭收入,我们进行消费来提高生活品质,但是在生活品质当中,不完全来自于私人品;另外一类来自公共产品的部分,比如说良好的环境,这不是我个人可以做到的。养老保障、失业保险、更好的教育等等这些基本公共服务都是公共品,都是社会和政府提供的。而我们有一个规律,人类最早的发展阶段,大家都得靠自己,打到野兽就吃,打不到猎物没有人分给你,但是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公共品在人民生活品质当中就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一百年前经济学家就发现了这个规律,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政府支出社会性支出占GDP的比重就会提高,政府和社会有能力也愿意提供更多的公共品。这个规律一直延续到现在,拿数据来看,规律基本上是符合的,这也可以看成是现代化的各国的共同特征。同时,对中国也有非常明显的启示意义,其在于中国正处于显著提高政府社会性支出,提高公共品供给的发展阶段。从PPT上可以看到,这一区间正好对应人均GDP大概1至2万美元区间,而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在现在1.2万美元的基础上,在2035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中间那部分要做到,那个边界应该是2.3万美元,而这区间是我们未来十年时间里需要走的路径,按照规律,也是政府社会性支出大幅度提高的时期。既是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对中国也有切实的紧迫性和遵循,同时我们应该说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具体体现。[ 2024-11-06 17:03 ]
机会窗口三,人口结构变化具有削峰填谷的效应。我们说中国的人口趋势是少子化,少年人口占比越来越低,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但是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通常我们称之为非劳动年龄人口,或者说依赖型人口,老年化水平太高了,老年人口占比提高了,老年抚养比就提高了,但是少子化是少年人口减少,少年人口抚养比降低,也会总体上降低总人口抚养比。也就是说有很大一部分的总人口抚养比是被少年抚养比的减少给抵消了,这一削峰填谷的效应,是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在政策实施过程当中要强调主动应用一些整合公共资源的做法。比如说现在所说的未来中国经济到2035年之前大概实现每年平均4.8%的增长速度。但是与此同时,传统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大幅度减少,现在撤并了很多学校和幼儿园,意味着人少了,但是正好利用这一机会,要把义务教育拓展到更早的阶段,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山区的孩子接受教育。另外一个方面也有更多的资源支援老年产业和老年事业,这就是我们未来重要的机会窗口。三个机会窗口,都是我们公共政策要关注的方向,尽管不是直接银发经济的发展举措,但是会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谢谢大家![ 2024-11-06 17:04 ]
接下来进入成果发布环节。2022年以来,虹桥论坛持续发布《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旨在以“城市体检”形式推动全社会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国家信息中心带来了指数报告的2024年版。让我们共同聆听今年的变化以及各城市在政策措施、财富储备、服务体系、社会环境、银发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现在有请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先生。[ 2024-11-06 17:18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第三次给大家报告国家信息中心编制的《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4)》。今天,我主要三方面分享内容,一是2024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领域的10件要事,二是城市能力指数的构建,三是主要评估的结论。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今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领域的几件要事:一是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21.1%。按照我国60岁的老龄标准,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二是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三是1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命名了第三批999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2024-11-06 17:27 ]
四是1月29日,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以发展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五是3月7日,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我国“两新”政策,部分省区市将受益群体从经济困难老年人的家庭扩大至老年人家庭。六是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作出部署,明确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改革举措。要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2024-11-06 17:28 ]
七是9月13日,延迟退休改革方案正式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63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八是10月11日,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为社会公众、养老服务人员等提供信息查询、服务链接和事项办理等服务。养老服务信息化进一步提速。九是10月25日,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京召开。[ 2024-11-06 17:28 ]
第二部分,报告一下城市能力指数的构建。三年以来,城市能力指数报告已经逐步成为系统全面评估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的权威研究报告。在指标体系上,涵盖“政策措施支持度”“财富储备充足度”“服务体系完善度”“社会环境友好度”“银发经济成长度”五个维度,共计53个具体指标。在数据来源上,涵盖公开统计数据、部门政务数据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三类数据,其中公开统计数据量占40%,部门政务数据量占50%,互联网大数据量占10%。基础数据项总计达到4万个左右。在权重设计上,综合采用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来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在主要特点上,我们努力做到评估内容“力求全面”,涵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个方面;覆盖范围“力求广泛”,包括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老份量“力求足实”,指标选取直接与人口老龄化相挂钩;应用价值“力求有效”,能力指数与政策措施紧密衔接,与各地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2024-11-06 17:28 ]
第三部分,城市能力指数评价的主要结论。包括七项结果展示和七个基本态势。在七大结果中,我们把总指数和5个分类指数中排名前60的称为引领型城市,并进一步分为领跑级、优秀级、良好级。同时,列示进步前20名的城市名单。在总指数方面,60个综合引领型城市中,20个领跑级城市如下,20个优秀级城市如下,20个良好级城市如下。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城市数量较多,有43个,占比72%;中部地区有9个,占比为15%;西部、东北地区分别为5个、3个。相较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领跑级、优秀级、良好级的城市,能力指数分别高出了49.7%、30.5%和21.7%。在政策措施支持度方面,我们采用7个指标,涵盖统筹发展“一老一小”、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老年人“三项补贴”制度、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福彩公益金支持养老服务、金融支持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等。在60个引领型城市中,20个领跑级城市如下,20个优秀级城市如下,20个良好级城市如下。可以看到,在政策措施支持度方面区域分布的均衡程度较高。东部地区城市数量23个,占比38%;中部地区11个,占比18%;西部地区26个,占比43%。[ 2024-11-06 17:28 ]
在财富储备充足度方面,我们采用11个指标,涵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在60个引领型城市中,20个领跑级城市如下,20个优秀级城市如下,20个良好级城市如下。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表现较为突出,城市数量多达37个,占比62%;中部地区5个,占比8%;西部地区15个,占比25%;东北地区3个,占比5%。在服务体系完善度方面,我们采用15个指标,涵盖硬件设施、人员培养、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等领域。在60个引领型城市中,20个领跑级城市如下,20个优秀级城市如下,20个良好级城市如下。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城市数量40个,占比67%;中部地区15个,占比25%;西部地区4个,占比7%;东北地区1个,占比2%。在社会环境友好度方面,我们采用11个指标,涵盖老年人社会参与、无障碍环境、社会优待等领域。在60个引领型城市中,20个领跑级城市如下,20个优秀级城市如下,20个良好级城市如下。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城市数量27个,占比45%;中部地区16个,占比27%;西部地区12个,占比20%;东北地区5个,占比8%。在银发经济成长度方面,我们采用9个指标,涵盖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智慧健康养老、医药品及器械类上市公司、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等领域。在60个引领型城市中,20个领跑级城市如下,20个优秀级城市如下,20个良好级城市如下。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城市数量为40个,占比67%;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为8个、9个,占比13%、15%;东北地区仅有3个,占比5%。进步前20名城市如下。从区域分布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均有上榜。分项来看,这些城市在政策措施、服务体系、银发经济专项指数上增长相对较快。[ 2024-11-06 17:28 ]
对城市评价结果开展进一步地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七个基本态势。第一个态势,城市能力指数稳步提升。相较2023年评价结果,今年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平均值同比提高5.6%,其中198个城市提供了正贡献。分领域看,服务体系、政策措施指数提升较快,财富储备、银发经济指数有所提升,社会环境指数基本稳定,充分体现出我国养老政策措施加快落实落地,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第二个态势,专项指数发展进度有所分化。近三年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指数总体呈现出政策措施指数实现程度最高,服务体系、社会环境指数实现程度较高,财富储备和银发经济指数提升空间较大的格局。以银发经济指数发展进度为参照,政策措施指数、财富储备指数、服务体系指数、社会环境指数实现程度分别为3.8:1.4:2.7:2.7。由此可见,要进一步增强养老财富储备,持续推动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提升,尤其是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要培育发展银发经济,着眼于老年人急难愁盼需求和多样化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银发经济产业体系,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第三个态势,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总体呈现“边富边老边强”。统计分析发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与人均GDP、人口老龄化率之间均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从左侧城市能力指数与人均GDP的散点图可以看到一条明显向右上方倾斜的趋势线。右图也显示,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率的提升,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城市经济实力对能力指数起着“支撑提升”的作用,人口老龄化率也对城市能力指数发挥着“倒逼提升”的作用。总的来看,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基本适应。[ 2024-11-06 17:28 ]
第四个态势,城市层级越高,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越强。直辖市城市能力指数及各专项指数持续保持“领头羊”的角色,总指数及各专项指数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总指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银发经济指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倍。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在城市能力指数及各专项指数上同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在财富储备和银发经济方面表现较好。地级市在政策措施和社会环境方面相对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与高层级城市相比,地级市城市能力指数增速最快,为5.8%,说明不同层级城市之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第五个态势,城市能力指数呈现出东部引领、中部领先、西部东北地区不断提升的区域格局。东部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遥遥领先,城市能力指数及各专项指数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银发经济专项指数优势较大,得分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中部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较强,在政策措施、服务体系、社会环境三个专项指数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能力指数提升最快,其中政策措施、服务体系专项指数增速分别为18.1%、9.1%,表现出较好的提升势头。东北地区能力指数持续提升,社会环境专项指数得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六个态势,四大城市群能力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来看,京津冀能力指数最高,长三角、珠三角紧随其后。从专项指数看,京津冀城市群服务体系专项指数得分较高;长三角城市群五个专项指数较为均衡,得分均高;珠三角城市群在财富储备、社会环境和银发经济专项指数上得分领先;成渝城市群在政策措施专项指数上得分领先。[ 2024-11-06 17:28 ]
第七个态势,重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急难愁盼需求进一步满足。各城市基本实现了老年人“三项补贴”制度、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全覆盖,老年人就医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医疗机构数由1.4万家大幅跃升至5.8万家,进步非常明显。二是专业照护能力不断提升。硬件方面,新建居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进一步提高到87.2%。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8.9%,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数达到7881个,同比增长12.8%。软件方面,银发经济人力资源培养加快推进,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有序开展、培训人次同比增长1.6%,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超过6万人。在国家统一试点和省市自主试点的推进下,长期护理保险享受的待遇人数超过200万人。三是银发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各城市在夯实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化思维、产业化手段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形成。各地设立多种形式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近10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性质的养老机构数量同比增长14.5%,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的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养老机构的所有制形式更加多元化、运营机制更加市场化。以智慧健康养老、抗衰老、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银发经济领域加快试点示范,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高质量养老探索科技解决方案。以上就是我今天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最后总结,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事业上,让我们大家一起添砖加瓦,一起向未来。祝愿我们的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更强、更高、更优,让每位老年人的生活笑容常在、笑口常开!谢谢大家![ 2024-11-06 17:29 ]
感谢张宇贤先生。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个充满潜力和活力的新兴市场——银发电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银发族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电子商务领域的“银发经济”正成为新的增长点。那么在数字经济时代浪潮下,电商平台如何赋能银发经济、激活银发消费?有请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女士,为我们发布《银发电商发展报告》。[ 2024-11-06 17:30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这次论坛上和大家分享我们的报告《银发电商—银发经济发展的新探索》。前面的各位领导和专家都讲到了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因此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的现象来说,发展银发经济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应对方案。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国家,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有利于解决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有利于我们更好把握未来的重要机遇。[ 2024-11-06 17:40 ]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应用最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在银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银发电商作为顺应老龄化社会需求而兴起的新型电商模式,能够为银发人群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电子商务的升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全球态势来看,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现象,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测2050年全球预期寿命将达到77.2岁,老龄化率将上升至16%。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2024-11-06 17:40 ]
从国际经验看,发展银发经济已成为日本、欧洲等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从中国的现状来看,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持续上升。据预测,2020年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到2035年这一数值将达到19.1万亿元,2050年将达到49.9万亿元。目前,我们看到银发经济的发展存在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银发经济的发展受到收入约束、消费习惯限制以及老年用品有效供给不足、为老服务短缺等挑战。[ 2024-11-06 17:40 ]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老龄人口众多、银发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老年友好环境正在形成以及银发政策红利加速释放,这又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什么是“银发电商”,我们认为,银发电商是指顺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以银发人群为目标用户,以电商平台为载体和渠道,牵引上游制造厂商及服务商,链接医院、养老机构、社区等多方资源,向银发人群提供或推动开发、设计、制造更丰富多元的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以及老年人参与电商经济活动的全部电商产业生态。[ 2024-11-06 17:40 ]
随着银发电商产业生态的持续发展,银发电商将增进老年人福祉,减轻年轻人养老照护压力,促进电子商务升级发展,开拓经济增长新蓝海,探索解决老龄化问题新模式。首先,发展银发电商有利于增进老年人福祉,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银发电商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适老产品和服务,还为银发人群提供自我展示的新舞台,是老年人接入互联网、开启数字生活的重要切口,有助于消弭老年人的数字鸿沟。[ 2024-11-06 17:40 ]
其次,发展银发电商有助于减轻年轻一代家庭养老照护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1亿,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达到21.8%。因此我们说发展“银发电商”,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研发适老化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互联网+照护的养老模式,能够有效减轻年轻一代的家庭养老照护的压力。第三,银发电商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升级发展,形成电商行业增长新动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网民占比从2017年的5.2%增长到2022年的14.3%。银发电商通过定位新目标群体,描绘新消费画像,打造新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了电商行业的增长空间。[ 2024-11-06 17:40 ]
第四,银发电商拉动了消费、投资、外贸的增长,开拓经济增长新蓝海。随着银发人群更加全面深入地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生活,随着老年人群消费观念革新、消费能力增强,银发电商拓展了消费新空间。最后,发展银发电商是探索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新模式。依托中国成熟的电商生态,以电商平台为载体,牵引上游制造厂商和服务商,链接多方资源,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赋能,推动养老产品和服务研发创新,有利于形成新型养老商业模式。[ 2024-11-06 17:40 ]
报告中,关于银发电商的发展,我们也形成了六大观点。首先我们认为,银发电商非垂类电商,是电商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做的全链条、系统性变革,涵盖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及软硬件、标准、监管等。其次,银发电商呈现多元业态,围绕银发人群的需求,涵盖直播、跨境、生活、即时零售等诸多电商生态消费场景。第三,银发电商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赋能上游生产商、服务商及多方参与者,能够促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1-06 17:40 ]
第四,银发电商助力老人融入数字社会,从接入互联网到使用互联网再到利用互联网创造价值、就业创业、传播影响力,与其他群体一样共享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和机会,使得银发人群能够逐步融入数字社会。第五,提出电商在“助老”的同时也需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水平。因为银发人群对网络信息真伪辨识能力较弱,容易成为网络诈骗、谣言、虚假广告等网络风险的受害者和传播者。因为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科技的水平,具有额外的意义。第六,银发电商依托中国电商生态,以数字技术赋能养老产业,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为应对全球老龄化问题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2024-11-06 17:40 ]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国电子商务业态持续创新,模式不断丰富。在银发经济大背景下,银发电商在直播、跨境、生活、文娱、出行、即时零售等多元业态下快速成长,进一步丰富了银发电商的生态体系。首先,是银发直播电商。短视频、直播平台是银发人群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新工具,也是他们自我展示和表达的新媒介。数据显示,2023年9月在银发人群日人均使用时长TOP15App中,大多都是短视频平台。[ 2024-11-06 17:40 ]
其次,是银发跨境电商。银发电商进口是满足银发人群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我国已成为全球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市场国之一,银发电商进口需求旺盛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第三,是银发生活电商。银发生活电商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银发人群提供各类生活服务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其主要包括家政、医疗、陪伴等行业。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生活服务电商市场规模3410亿元,而2021年市场规模达37980亿元,七年间我国生活服务电商市场规模增长了10.13倍。第四,是银发文娱电商。银发文娱市场规模和潜力不断提升,电商平台不断打造符合老年人兴趣爱好、消费需求的内容,推出的老年文娱产品更加多样化、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银发文娱市场规模和潜力的不断提升。[ 2024-11-06 17:40 ]
第五,是银发出行电商。银发人群出游面临一系列困境,全国多地持续优化适老、助老设施,加大旅游设施改造力度,打造全过程无障碍的老年旅游环境。包括刚刚谈到的“银发专列”,很大程度上推大了银发人群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据《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数据显示,2021年,45岁以上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国内旅游客源市场36.81%,45至64岁人群出游9.02亿次,占比27.80%。第六,是银发即时零售。银发即时零售受到年轻人回报型消费推动,有一半银发即时零售为年轻人支付,26至45岁为银发即时零售消费主力。[ 2024-11-06 17:40 ]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银发电商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展望未来,银发电商发展呈现出七大发展趋势。首先,银发电商的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银发人群互联网使用率提升,将成为数字消费新增长极,银发消费的网购消费突出。文娱、旅游等生活类银发电商产品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升级。其次,银发电商消费需求将日益分层化。由于收入水平、地域、健康状况不同,银发电商用户需求将呈现分层化趋势,银发电商消费需求也在老人不同健康状态下呈现差异化和分层化。[ 2024-11-06 17:40 ]
第三,银发电商产品和服务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银发需求的多样化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银发电商将向多品类、年轻化升级,消费结构转向时尚、健康等方向,随着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及数字技术深入,银发电商产品和服务将更趋个性化。第四,银发电商类目的服务属性将持续增强。银发电商类目范畴将快速向服务领域拓展,消费理念转变促使银发人群从实物向服务消费升级。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显示,养老消费当中,家政、清洁类消费占比24.6%,餐饮、老年饭桌占比23.4%,社会交往占比23.4%,这些都说明,这是居家养老更需要的服务内容。[ 2024-11-06 17:40 ]
第五,银发电商将聚焦多业态融合创新。银发电商将加速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助力老人触网。第六,银发电商模式将加速全球化步伐。银发电商进出口品类不断丰富,并向服务领域拓展,银发经济将成为跨境电商的新增长点。第七,银发电商规范化发展将成为主流。银发电商监管力度将不断加强,为银发电商发展提供更规范的市场环境,也会推动银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 2024-11-06 17:40 ]
各位来宾,银发电商作为应对老龄化的新探索,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应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银发经济创新发展,为增进老年人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2024-11-06 17:40 ]
感谢张威女士。接下来开始第四项议程主题发言。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涵盖一二三产业,孕育着新机遇,催生出新赛道。而这座金矿的挖掘,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创新探索。本次论坛我们邀请了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知名企业、行业组织的代表,围绕银发经济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分享他们不同视角的洞察和实践。下面,有请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陈石燕女士。[ 2024-11-06 17:43 ]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向大家报告上海推进银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也通过本次论坛学习交流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机遇、优化环境,加快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会议安排,重点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包括发展机遇、实践探索和下一步打算。[ 2024-11-06 17:46 ]
第一方面,关于上海银发经济的发展机遇。今年年初,国办印发关于《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为我们实践探索指明了方向。从上海来看,我们197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底,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有568.05万人,占总人口37.4%。一是多样化需求集中释放。据研究机构分析,50岁以上、65岁以上、70岁以上老年群体分别有“财务备老”、“文娱康养”、“适老化产品服务”、“医养照护”等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二是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逐步提升。60后、70后群体支付能力和意愿相对较强,未来活力老人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2024-11-06 17:46 ]
上海从2017年开始试点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已经支付范围覆盖到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也已探索长三角养老机构的结算。长护险制度的深入实施既减轻了刚需老人费用负担,也极大的促进本市专业照护机构的发展。同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和运用,为全面推动智慧养老提供有力的支撑。[ 2024-11-06 17:46 ]
第二方面,关于上海推动银发经济的实践探索。一是优化政策环境。2020年我们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养老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强化养老产业要素支撑、提高老年人支付能力和优化制度环境等,提出了20条政策举措。同时也建立了跨部门的工作机制,分年度予以推进。总体来看,上海在养老照护服务、康复辅具、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老年教育、老年旅游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养老产业总产出也逐年提升。[ 2024-11-06 17:46 ]
二是加快产业集聚。我们积极布局银发经济产业园,并明确差异化的定位,大家可以看到在上海东部建立了市康复辅具浦东张江园区,这个区域重点依托张江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发展基础,推动康复辅具跨学科深度融合。在上海西部建设市康复辅具产业园,青浦西虹桥园区,重点依托长三角区位优势,吸引更多康复辅具企业总部落户,打造展贸联动新平台。在上海南部目前正依托大零号湾的建设上海养老科技产业园,养老科技也是我们上海银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今年10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科技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7年)》,闵行区也发布了《闵行区关于促进养老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重大项目引进、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产品应用等给予大力支持,首批企业也已近期签约入驻。下一步,我们积极对接落实国家的有关要求,争创国家银发经济的产业园区。[ 2024-11-06 17:46 ]
三是培育潜力产业。我们积极支持养老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针对失能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鼓励上门助浴、陪诊助医等业态发展。在无障碍出行方面鼓励发展爬楼梯等助行服务,并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下一步,我们还将研究福祉车等鼓励支持政策。针对活力银发群体老有所乐的需求,鼓励机构开发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类课程,也鼓励旅游平台企业开发面向老年人的专属旅游频道,提供省心游产品和子女亲情付等服务。此外,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支持发展银发游轮游,鼓励打造适合银发群体沉浸式文娱新空间。[ 2024-11-06 17:46 ]
四是丰富银发消费场景,我们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药店、商业银行网点、商场等,鼓励他们提供相关的空间用于康复辅具产品展示或购买。在市中心区域开设了康复辅具创新产品体验馆,体验馆也作为新品首发地,实景展陈多家企业国内外养老和康复辅具创新产品。上海从2023年7月起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可以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轮椅、助行器等7类康复辅具。下一步还将研究进一步扩大购买品类和范围。[ 2024-11-06 17:46 ]
五是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品牌,在上海我们已经连续24年举办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老博会。今年老博会展会面积、参展企业数量、观众总数都创历史新高。同时2024年中国品牌日上海展馆也首次亮相了上海银发品牌展台,养老照护、智能康复、老年文娱等多家知名企业参展,共同打造“摩登乐龄在魔都”的银发品牌城市标志。下一步还将推动展会供需精准对接,打造三天大型展览与迷你巡回展、在线展览等相结合模式,进一步扩大展会的辐射推广范围,培育银发经济品牌。[ 2024-11-06 17:46 ]
六是倡导积极老龄观,我们鼓励媒体打造以银发群体为主要受众的栏目,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养老财务规划、智慧辅具用品等科普宣传,为有工作意愿老年人提供就业服务。提倡老年人更好地发挥社会价值,增进全社会对积极老龄化的共识。同时上海适应银发群体新的消费需求和理念的变化,结合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五五购物节等活动,创新打造银发消费季,举办都市乐龄生活节。[ 2024-11-06 17:46 ]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发展需要,研究制定新一轮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是聚焦银发经济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强化要素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推动优化银发经济发展的环境。最后,再次感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以及相关部委对我们工作指导和关心,也感谢我们兄弟省市同仁为我们传经送宝,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参与上海银发经济的发展。谢谢大家![ 2024-11-06 17:46 ]
感谢陈石燕女士。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框架下,系统性地思考如何激发活力、释放潜能、提升质效。上海的政策创新探索,对其他城市和地区培育银发经济,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下面有请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东北亚地区首席代表小野寺修先生。[ 2024-11-06 17:50 ]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接下来用日文和大家分享。我想就日中两国在老龄产业领域的交流这一主题发言。大家都知道,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比中国早。1970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进入 “老龄化社会”;1994年超过14%,进入 “高龄化社会”;2010年超过21%,进入 “超高龄化社会”;到2023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9.1%。从 15-64 岁劳动人口赡养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情况来看,1995 年有 4.8 人赡养1位老人,2023 年为 2 人赡养1位老人,未来需要赡养老人的人口将越来越少。[ 2024-11-06 17:53 ]
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洲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也在加剧。 蓝色是中国,红色是日本,在中国,2001 年老年人口超过 7%,进入 “老龄化社会”,到 2023年将超过 14%,进入 “老龄化社会”,预计老龄化程度与日本相同。 顺便提一下,中国的 2023 年与日本的 1994 年完全相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让我们看看日本的《老龄化社会对策大纲》。 1995 年生效的《老龄化社会对策基本法》要求政府制定《老龄化社会对策大纲》,每 5 至 6 年审查一次。 最新版本于今年 9 月制定并公布。[ 2024-11-06 17:53 ]
分享三个重要的点:1. 建立一个无论年龄大小,人们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继续活跃的经济社会。2.根据独居老人增加等环境变化,建立多代人能够和平、安全地共同生活的社会。3.针对老龄化带来的身体机能和认知机能的变化,制定详细措施,建立社会制度。[ 2024-11-06 17:53 ]
基本概念定义如下:第一点,不分年龄 “不分年龄 "的第一点,是要建立一个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和能力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统一的退休年龄制度,因为人们的平均寿命和健康寿命都在增加,老龄化的进程也因人而异。 很多人像我的祖父一样,工作时身体健康,一旦辞职就变得衰老。 对个人和社会而言,有工作能力的人继续工作都是可取的。 为此,必须提供各种就业机会,促进技能发展和再就业,并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 2024-11-06 17:53 ]
第二个问题,应对独居老人数量增加等问题 在日本,预计到 2020 年将有约 670 万独居老人,到 2040 年将有 1 040 万。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建立一个系统,通过提高家庭保健和家庭护理的质量和数量,为社区中的独居老人提供支持。 护理机器人和信息通信技术设备等技术的使用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个人也非常期待今后中国企业与日本养老院在这些领域开展交流。[ 2024-11-06 17:53 ]
第三个领域是 针对老龄化带来的身体机能包括认知机能的衰退,因此有必要实现社会的无障碍化,为使用听力等身体机能和认知机能衰退的辅助技术提供便利。日本于 2000 年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是40岁以上的人可以缴纳这一保险费用,需要长期护理的人在接受家庭护理或老年人福利设施的机构服务时, 原则上可获得 90%的费用补助。 需要长期护理的人在接受家庭护理或老年人福利设施的机构服务时,原则上可享受 90% 的费用可以通过保险费来支付。如果要使用该制度的人必须向市町村政府提出申请,并被认定为需要长期护理的人。 到 2023 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总费用达到 11.5 万亿日元。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日本养老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下图显示了包括轮椅和拐杖等助行器具在内的日本福利器具市场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 部分福利设备已纳入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在某些方面支持了老年服务和设备产业的发展。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养老产业,希望日本企业的经验也能在中国得到借鉴。[ 2024-11-06 17:53 ]
自2013 年以来,通过与地方政府联合或参加展会等方式在当地举办的日中养老产业线下交流活动已超过 100 场。 仅在地方举办的线下活动就已超过 100 场。这些老年产业交流活动包括日本企业与中国福利相关企业之间的商务洽谈,以及为更好地了解当地情况而进行的考察。本幻灯片展示了日本在中国的老年人福利设施领域的生产商概况,日本生产商正在多个领域进军中国市场。 有些公司进入中国的目的是在中国加工,然后出口到日本市场的产品,但近年来也开发了面向中国市场的各种产品。多家日本公司也致力于在中国发展老年护理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痴呆症护理设施、家庭护理、集体之家和其他机构护理服务,并得到了用户的积极反馈。 这些日本护理服务提供商的举措也已发布在 JETRO 的中文网站和SNS上。 如果您感兴趣,请看一看。[ 2024-11-06 17:53 ]
此外,为了向中国企业提供信息,我们还编制了介绍日本养老产业企业的中文版目录,并在 JETRO 网站上发布。 该目录详细介绍了 55 家日本企业的服务和产品,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下,可以扫描小程序或者说通过网页浏览。JETRO 日本商务中心是由 JETRO 运营的介绍日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小型项目,设有介绍日本企业在养老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专页,并不时为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在线商务会议提供支持。 我们还举办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在线商务会议,如果您感兴趣,请随时与最近的 JETRO 办事处联系。对日投资项目还在对日投资支援项目的框架内,协助以中国医疗保健技术行业为主的医疗保健相关行业的企业在日本开展业务。我们还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网站上用日语提供有关中国老龄产业市场的信息,以帮助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能够促进彼此的业务发展,并帮助解决两国的老龄化问题。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2024-11-06 17:53 ]
感谢小野寺修先生。中国在银发经济领域拥有规模巨大的市场,日本在银发经济前沿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有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双方具备条件实现优势互补,感谢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为中日两国银发经济领域持续交流互鉴作出的积极贡献。下面有请德中卫生组织副主席Markus Fehr(马库斯·菲木)先生。[ 2024-11-06 17:54 ]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受到组委会邀请,今天能和大家分享德国在健康和养老产业领域的经验,同时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德两国在这个重要领域的合作。[ 2024-11-06 17:57 ]
在我今天的发言中,首先想介绍德国健康联盟以及德中卫生组织的背景和目标。德国健康联盟作为一个跨领域的行业平台,汇集了来自医疗、公共卫生和科技等领域的多个德国顶尖机构。联盟的目标是整合资源,推动德国和国际社会在健康领域的创新合作。德中卫生组织是德国健康联盟负责中国区事务的主要单位,于2006年在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德意志联邦经济与技术部的共同指导下成立,18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德两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深入沟通与合作,为两国在公共健康、健康管理、生物技术合作、养老康复、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平台。[ 2024-11-06 17:57 ]
我们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将德国在健康和养老方面的成功经验带到中国,同时也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学习到更多。在双方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我们在中国建立分子病理实验室,与当地医院紧密合作,为老年人的体检提供高质量的疾病筛查工作,同时也为老年肿瘤患者提供精准的病理诊断。我们引进最先进的免疫治疗,引进以后我们预防,早期发现癌症,到治疗,到后面的护理和康复,我们整个一条龙等完全覆盖,跟中方机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国企和民营的公司合作,有密切合作的关系。我们还将德国老年病医院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用于国内的老年病医院的质量管理中,使老年患者以及家属充分感受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另外,我们将德国医疗公园的康养理念引入中国,在国内建立康养中心及医养结合的养老中心,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不同需求类型的康复养老服务。[ 2024-11-06 17:57 ]
除以上三个具体中德合作案例外,随着老年人医疗康养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还在与各地方同步开展不同类型的合作项目。刚才有嘉宾提到具体例子,有AI、人形机器人以及其他产品,我们跟中国合作生产,要么给许可,要么是合作研发,要么是合资。现在合作研发的项目越来越多,研发的成果变成产品,在中国和在德国同步注册和推销。我们刚开始都是德国的技术引进到中国,现在已经不是,现在变成德中卫生组织帮中国企业,或者是合资走出去,这是最大新的趋势。[ 2024-11-06 17:57 ]
德国是全球最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之一,看着好像日本比我们更早。我们在养老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完善、护理体系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德国的养老产业发展包括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体系。例如,我们的居家养老护理体系可以确保老年人在家中接受专业护理和健康管理;社区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集体活动、健康指导等支持;而专业的养老机构则能够满足更高层次的医疗护理需求。在这些服务的背后,德国还广泛应用数字化和智能技术来提升服务效率,例如远程监测、智能护理床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德国的老年人不仅能够获得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还享受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效率肯定比较高,不要都到医院排队挂号。护理在家里,有不同层面不同力度的护理,尽量让人家在习惯的环境,心里舒服享受到护理。[ 2024-11-06 17:57 ]
此外,我们在养老保障体系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创新和改革,确保老年人能够享有社会保障。这些年,我们看到银发经济也带来了许多新机会,例如专门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开发,这些创新进一步促进了老年产业的发展。很重要原因之一,不断把效率提高,所以给我们压力必须创新,必须把护理自动化,用AI,用各种各样办法把费用能够控制。因为老龄化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最大一个挑战就是费用,养老、康复、医疗,费用不断压下去,成本要压下去费用才能压下去,同时保证质量,这是我们大家一起面临一个最大的挑战。我们在这方面共享大家的经验和加强相关的交流,我们就一起能克服相关的问题。应对老龄化,发展银发经济,也可以加强中德、中欧互相了解和关系。[ 2024-11-06 17:57 ]
德国有老龄化应对的策略和健康管理技术,以及健康科技创新的先进经验,恰好可以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提供参考。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也为德国企业带来了机会。因此,我们非常期待看到中德双方在联合研究、产业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我们愿意积极推动更多的项目落地,为老年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希望解决当前的老龄化问题,更希望为未来的银发经济发展开拓更多可能性。感谢各位的聆听![ 2024-11-06 17:57 ]
非常惊讶于Markus流畅的英文,我希望我的英文和您的英文一样好,但是很遗憾。感谢Markus Fehr(马库斯·菲木)先生。德中卫生组织在促进中德两国医疗、康复领域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期待两国的技术、人员、标准合作更加深入,也欢迎更多跨国投资合作项目进入中国银发市场。下面有请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徐瀚先生。[ 2024-11-06 18:12 ]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本次论坛,就“养老金金融实践”和大家交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持续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事关千家万户福祉。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服务的主力军,需要把点多面广、客群庞大的经营禀赋,转化为助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动力,持续探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创新,以金融力量服务国家战略“普惠利民”。根据联合国通行标准,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区域和城乡结构不平衡,与生育率走低相叠加等特征。经过多年发展完善,我国养老“三大支柱”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覆盖面广、保障全面、服务质效高。特别是一支柱社会保障方面,我国社保卡已覆盖13.9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达到10.7亿人,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普惠养老保障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银行业陆续出台了相关落实措施。[ 2024-11-06 18:14 ]
以农业银行为例,我们第一时间出台并启动了养老金融“3+2”高质量发展方案,即全面覆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服务领域,夯实养老金融科技支撑、强化老龄客户消费者权益保护两大基础,并在今年重阳节发布了“农银养老”服务品牌。其中,我们把养老金金融服务摆在突出位置,就是要注重发挥大行“头雁”作用,凝聚集团合力,聚焦民生福祉,传递金融温度。面对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趋势,银行业普遍在养老金金融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但与实际需求相比,在进一步扩大二、三支柱覆盖面、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堵点难点。[ 2024-11-06 18:14 ]
一是社保服务改革举措不断出台,涉及面广,需要银行业快速迭代专业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二是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仍需提质扩面,全民养老意识也有待提升,需要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和动能,银行业也要围绕宣传引导、产品创新等关键环节出实招、见实效。三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和养老“三大支柱”受益人群的不断扩大,银行业需要统筹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建设,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适老化养老金金融服务。[ 2024-11-06 18:15 ]
立足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现状,结合农业银行实践,我认为进一步做实养老金金融,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银行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发力: 一是要坚守“三项初心”,积极助力社保服务提质增效。1.要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积极响应人社部门“跨省通办”、“就近办”等社保服务改革举措,进一步开放银行渠道合作,构建“便民服务圈”,增强社保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2.要坚守“普惠益民”的初心,加强三代社保卡等重点业务推广,优化养老金代发、便捷缴费等重点服务体验。3.要坚守“创新为民”的初心,打造丰富多元的服务体系,严守风险底线,提高社保基金、养老基金托管等服务质效。目前,农业银行实体及电子社保卡、医保码用户数量均居行业首位,在20家分行上线了“跨省通办”服务,打造了8000余个“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努力提供高效专业的托管及综合服务。后续,农业银行仍将深入践行社保服务大行责任担当,持之以恒“练内功”,凝心聚力“提质效”。[ 2024-11-06 18:16 ]
二是要围绕“三个强化”,全力服务扩大二、三支柱覆盖。强化专业服务能力,在合规框架下不断丰富保险、基金、理财等产品矩阵,提高年金投资运作水平,提升跨期资产配置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厚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强化普惠产品供给,通过设立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等方式,努力破解中小企业参与年金制度的堵点问题。强化宣传引导,让二支柱年金、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势、政策要点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热情,助力调优养老“三大支柱”结构。农业银行年金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推出了金穗系列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产品,坚持降费惠民,助推政策覆盖;同业首批实现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可投资产品的全面供给,服务客户及缴存规模居同业第一梯队。后续将进一步统筹协同二、三支柱业务,丰富产品货架,做优年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做实个人养老金试点工作,全力服务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 2024-11-06 18:16 ]
三是要统筹“三大服务渠道”,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暖心真情服务。用心、用情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是做好养老金金融服务的关键一环。银行业要统筹好线下网点、手机银行、服务热线等渠道建设,固化服务规范、优化业务流程、细化服务方式,适应老年人认知特点、沟通习惯等。以农业银行为例,在线下,作为唯一一家机构覆盖全部县域的商业银行,我们已完成2.2万家网点的适老化硬件改造,正在倾力打造一批适老化服务标杆网点,推广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优化老年人小额取现等支付服务和上门服务流程,致力于将网点打造成老年人“温暖的家”。在线上,我们推出了掌银“大字版”,设立了社保、医保、养老等线上专区,积极探索智慧养老场景建设,致力于构建“农情养老社区”。远程银行方面,我们依托95599客服热线,组建了老年客户专享服务团队,提供人工服务绿色通道,致力于让长辈客户“听得到、听得清、听得懂”,我们团队的语速要比正常语速慢30%,因为老年人听力有问题。努力提升长辈客户享受远程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同时,我们始终高度重视老年人消保工作,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送温暖、送知识,帮助老年人远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侵害,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各位来宾,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一项全社会系统性工程,离不开跨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农业银行愿与各方一道,以服务国家战略、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坚持普惠利民、守正创新的工作导向,在实践中探索养老金融服务的中国式路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谢谢大家![ 2024-11-06 18:17 ]
感谢徐瀚先生带来了中国农业银行在养老金融方面的创新和实践。下面有请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总裁赵永刚先生。[ 2024-11-06 18:33 ]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话题。服务银发经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求,也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今年9月,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提出,要丰富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保险产品、服务和保险资金支持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需求。作为全国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发挥头雁作用,主动谋划、积极布局,围绕养老保险产品设计、养老资金投资管理以及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等核心环节,融合专业力量,多措并举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1-06 18:35 ]
一、发挥长期优势,筑牢保障底线,保险服务银发经济独具优势。一方面,构建多元化保险产品体系,满足居民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相较于养老金融的其他参与主体,保险业具备三大独特优势,一是提供低风险偏好下的财富管理,帮助居民“老有所备”;二是借助生命表等精算技术抵御长寿风险,帮助居民“老有所养”;三是作为支付手段解决低频大额的医疗费用负担,帮助居民“病有所医”。我司自2021年起打造“金三角”产品服务体系,以财富管理、养老传承、健康保障为支撑,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发挥跨周期资产配置优势,更好实现养老资金保值增值。我司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充分发挥在跨周期大类资产配置、绝对收益获取、另类产品创设上的能力优势,无论外部市场如何变化,养老资金始终保持着较强的收益韧性。[ 2024-11-06 18:35 ]
二、聚焦二三支柱,丰富筹资方式,助力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主要依赖基本养老保险,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压力大幅增加。要提升养老金替代率,二、三支柱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我司来讲,近年来加速推动养老保险产品供给。一方面,深度参与养老金管理,依托集团旗下的专业子公司长江养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受托和投管。截至三季度末,年金类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7700亿元。近期长江养老中标上海临港新片区人才企业年金计划,成为国内首个片区人才年金计划,为二支柱扩面提质建立了良好的示范。从投资业绩看,长江养老企业年金单一计划固收组合、单一计划含权组合的三年累计业绩分别排名行业第1和第6,助力客户实现养老资金的稳健增值。[ 2024-11-06 18:35 ]
另一方面,加快培育第三支柱。积极发挥保险应对长寿风险的杠杆作用。我司签发了全国首张个人税延型养老保单,推出多款投保缴费期限丰富、领取方式灵活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全面探索商业养老年金创新,如试点寿险与长护险的责任转换、推出面向高龄客户的即交即领型产品等。与此同时,我们重视居民“健康到老”的需求。公司推动发展惠民保,解决老人有险难买的问题;创新非标体医疗险,放宽投保年龄,将更多老年客群纳入养老健康的保障范围;开办长护险城市数量居行业首位,为失能老人提供医疗保障及长护服务。[ 2024-11-06 18:35 ]
三、探索养老服务,构建生态闭环,产学研融合提升服务专业性。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少子化”现象加剧,人们对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愈加迫切。我司充分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稳定性强的资源禀赋,战略布局养老产业,构建起“从产品-投资-服务”的养老生态闭环。在机构养老方面,自建自营高品质养老社区“太保家园”,在全国13城落地15园,已有9个社区开业,投资总储备床位近1.65万张,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居家养老方面,推出“百岁居”解决方案,在49个城市设立线下体验中心,长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照护等专业服务。[ 2024-11-06 18:35 ]
在医康养融合方面,系统推进康复医疗体系布局,已在太保家园厦门社区内嵌康复医院;搭建护工服务联盟生态平台,打造高质量护理服务,满足养老旅程中的医疗需求。此外,我们还整合高校院所等社会研究力量,通过产学研融合提升服务的专业性。比如牵头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保险运用创新研究院,并专门设立养老金融保险研究所;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合作成立源申康复研究院;与瑞金、仁济等医院分别在神经康复等领域建立研究中心等等。我们希望相关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银发经济的创新实践,切实增进老年群体的福祉。[ 2024-11-06 18:35 ]
发展银发经济,保险大有可为。中国太保将胸怀“国之大者”,提供全方位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用太保的责任、智慧和温度,为人民群众养老贡献更大的力量。谢谢大家![ 2024-11-06 18:35 ]
感谢赵永刚先生,分享了太平洋保险集团发挥险资专长,开展养老投资和服务等方面的思考。下面有请九如城集团创始人谈义良先生。[ 2024-11-06 18:36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九如城积极承接地方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发挥自身在服务创新、专业运营管理、人才团队培养、医疗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已在全国60余个城市,连锁运营养老机构300余家、社区中心1200余家、总床位数约60000张,服务惠及百余万家庭,以下是一些粗浅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公建民营模式的实践经验1、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我们凭借自身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管理经验,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进行精心设计、用心改造和高效运营。我们设有专门的九如城咨询公司,职能覆盖“行业研究+实效品牌+专业设计+场景营造”,从接到政府项目委托开始,就可以从研究规划、项目策划、康养设计、适老产品供应、软装布置等模块,专业且系统性地为项目设计方案、提升价值。进而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显著提升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了长者的满意度,让家属安心、政府放心。例如,在江苏省新沂市,我们已运营6家养老机构,开放床位1696张,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及消费水平,我们制定了适宜当地情况的收费标准,让长者能够住得到、住得起、住得好、住得安。目前,新沂全市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实现100%入住,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实现100%入住。[ 2024-11-06 18:36 ]
2、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多元需求。我们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如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养老、旅居养老、银龄成长等,并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路径。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我们更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宜兴市,九如城成功运营了1个养老综合体,13家机构,其中有8家公建民营的乡镇敬老院入住率超过了70%,这8家总床位达1600余张。此外还运营了13个日间照料中心、40个居家服务站点,并通过1个能覆盖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智慧平台,为2.8万户家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2024-11-06 18:36 ]
3、强化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我们深知人才是养老服务的关键要素,截至目前,九如教育已开设数十门专业课程,实施了上千场教学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人数超过8万人次。作为国家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之一,目前我们在全国建设多个高水平养老人才培育示范基地,为新时代养老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九如力量。在九如城,我们坚持采用“一日一学一积累,一周一省一件事,一月一考一技能”的一线员工培养模式,并通过文化与技能并重的培养机制,在保障员工专业度的同时,更以人性化服务、仁爱型服务为要求,此外我们通过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的养老服务团队。[ 2024-11-06 18:36 ]
4、推动标准化建设,用心赋能服务。我们通过制定并实施更加严格的服务标准和操作流程,将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贯穿于养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更进一步的是,我们要求做到“101%的服务”,这多出来的1%来自内心的爱,我们提倡“用心践行专业,品质与爱同行”。5、深化科研合作,引领产业创新。九如研究院积极助力政府及行业制定体系规划、完善行业标准,从2021年开始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二十余所著名高校专家携手组成“九如智库”,推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在未来3至5年内,我们将出版“九如城实战系列手册”,将九如城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与同行和社会分享,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九如养老,学得会”。[ 2024-11-06 18:36 ]
三、体会与展望通过公建民营模式的实践探索,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政企合作是基石。在养老服务领域,政府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企业则需要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专业的服务和管理经验。只有政企双方携手共进、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市场化是关键。市场化是最高效、最符合市场需求的运作方式。在养老服务领域,市场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推动了养老服务行业的整体进步。创新是驱动力。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法。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理念,我们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 2024-11-06 18:36 ]
标准化是保障。在养老服务领域推进标准化建设对于提升服务品质、增强消费者信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继续完善自身的服务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养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高标准、严要求。过去这十年,九如城实现了“成事成人”的目标,接下来十年我们会打造九如家“人为为人”的生态,未来的十年,我们将成就九如人“仁爱同仁”的誓愿。最后,感谢各位领导、嘉宾和同仁对九如城集团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养老服务的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2024-11-06 18:37 ]
尊敬的各位嘉宾,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共享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主题论坛。众所周知,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虽然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但伴随人口老龄化应运而生的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未来30年中国经济领域确定性最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赛道。今天,基于数据分析,我仅从老年群体需求侧分享关于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一、中国银发消费转型孕育新消费潜力点 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度过年均增长800万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目前正在经历年均增长超1100万的第二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并将于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伴随这一进程,中国银发消费呈现如下三个基本态势:[ 2024-11-06 19:07 ]
(一)中国老年群体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明显。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截至到调查时点,城镇老年人年均收入达47270.8元,约为2010年的2.64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率为6.8%;农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达14105.4元,约为2010年的2.97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率为7.9%。与此同时,中国老年人消费结构日益从生活必需品向健康、智能产品升级,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升级,品质养老消费的特征更加明显。五调数据显示,截至到调查时点,中国老年人中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占36.6%,有 16.6%的老年人服用保健品。[ 2024-11-06 19:07 ]
(二)新生代老年人成为消费主力军,银发消费潜力持续增长。随着新生代老年人的财富储备更多、消费观念变迁以及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银发消费将加速增长。国内不同课题组基于各自口径测算结果都显示,中国银发消费潜力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根据五调老年人消费支出数据测算,2023年中国银发消费规模约4.4万亿元,“十五五”期末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达到8.6万亿元。“60后”出生高峰一代在“十五五”期间全面进入老年阶段是导致银发消费潜力翻番的主因。另外,根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银发经济课题组预测,在人均消费水平中等增速的背景下,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1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的27.8%,占GDP的9.6%;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加到49.9万亿元、35.1%和12.5%。[ 2024-11-06 19:08 ]
(三)“3个50%”转型正孕育消费潜力点。一是占老年人口50%的低龄老人和城市老人将成为银发消费主力军。到2035年前,占老年人口一半以上的60—69岁低龄老年人稳定在2亿人以上。五调数据显示,低龄老人消费水平比均值高出7%,城市老年人收入是农村的3倍、消费是农村的2倍。二是超50%老年人进行的服务性消费增长空间较大。由物质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升级是中国消费变革的基本态势。五调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在过去一年中有过文体娱乐、交通通信等服务性消费,且仍存在巨大增长空间。2023年《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显示,84%的受访者希望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71%的受访者希望获得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和服务,消费标准从追求性价比转向追求品质和服务。三是约50%老年人消费的健康服务产品需求更加迫切。五调数据显示,有54%的老年人在一年中有过住院等健康消费,规模约1.7万亿元,占银发消费总规模的39%。老年人中使用各类辅具用品的比例为75.8%,较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适老辅具用品领域有望在拉动内需、培育新兴产业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4-11-06 19:08 ]
二、中国银发消费面临三大堵点:预防性储蓄、供需错配、消费环境障碍中国银发消费潜力巨大,目前看存在三个堵点:第一个堵点是预防性储蓄倾向较高。据五调和北京大学调查数据,平均每个老年人拥有26.4万元财富储备,2023年中国老年人财富积累量达到78.4万亿元。受预期收入约束、健康风险和遗赠动机的影响,老年人储蓄率达61%,几乎是居民储蓄率的2倍,显示出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倾向。第二个堵点是产品和服务适老性不足,供需对接不畅。虽然老年人有能力消费,但仍面临“给的不想要,要的没给好”问题。比如,一些智慧养老产品设备操作复杂,价格昂贵,老年人“不愿用、用不起”;一些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大量指向一般性生活服务,失能老年人迫切需要的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专业化服务较少。再比如,中国银发消费市场缺乏对不同老年群体的市场细分,导致产品与服务供给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多样化消费需求。第三个堵点是消费环境有待优化。老年消费领域“坑瞒骗”现象仍然存在,保健品领域的虚假宣传,金融领域的理财诈骗,以及网络消费陷阱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影响老年消费潜能的释放。[ 2024-11-06 19:09 ]
三、把握好释放银发消费的政策着力点针对以上三个堵点,需要遵循“内需驱动+供给创造”的发展思路,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首先,着力提高老年群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需求侧政策创新应致力于培育、引导和管理老年人的有效需求, 加快形成以有效需求牵引供给、增强产业内驱力的发展道路。一是破除消费观念制约。明确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养老责任边界,合理引导老年群体预期;加快培现代养老消费意识,促进老年群体 “愿消费” “会消费”。二是要提高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通过加快推进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方式,提高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使老年群体 “有钱敢消费”,把老年群体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三是要推进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开发更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提供从退休财富管理到遗嘱信托等全生命周期创新性服务。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老年人金融素养。[ 2024-11-06 19:09 ]
其次,增加潜力赛道的银发产品服务有效供给。面向银发经济关键细分领域,按照“做强主体、做优产品”的思路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在做强主体上,要强化对关键领域经营主体的支持,加快培育一批银发产业综合体及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推动银发产业逐渐向多元业态与复合产业链条发展;引导中小微企业找准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的定位,走出一条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在做优产品上,要健全细分领域产品服务的标准规范,引导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细分,提高产品服务的品质和适老化设计水平,筑牢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底线。[ 2024-11-06 19:10 ]
第三,营造适老化消费环境。要积极探索银发消费供需对接机制。比如,推动平台适老化转型,降低老年群体参与数字平台消费的门槛与障碍;畅通老年消费宣传渠道,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产品的认知度。构建安全法治的老年消费环境,加强银发产品服务消费监管,强化预付费管理,畅通老年消费者维权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使广大老年人“敢消费”。另外,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消费防骗意识和数字素养,让老年群体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消费趋势。以上是我的一点分享,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2024-11-06 19:10 ]
感谢吕晓莉女士。到现在第四项议程就结束了,接下来请中国银行养老金融中心资深客户经理王磊发言。[ 2024-11-06 19:11 ]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与各位相聚在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探讨老龄化社会孕育的银发经济发展新机遇、新动能。今天受张小东副行长委托,我将结合中国银行业务实践,就金融支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做汇报交流。[ 2024-11-06 19:13 ]
银发经济链条长、业态多,事关人民福祉,是老龄化社会的新经济形态,发展空间广阔。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作为国有大行中持续经营时间最长、全球化优势突出的百年金融老店,中国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实施养老金融“3331”发展战略,即全面布局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服务政府、企业、个人三大客群,打造全球化、综合化、场景化三大优势,构建一个具有中国银行特色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1-06 19:14 ]
我们关注到养老产业金融是当前普遍的薄弱环节,亟待商业银行重点发力、重点突破。为此,中国银行持续研究和探索从“打造中行养老金融全球化、综合化、场景化优势”与“推动银发经济普惠化、规范化、产业化”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破题。第一,打造综合化服务特色,服务银发经济普惠化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银发经济供给侧的核心一环,近年来建设成效显著,但产业化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亟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中国银行强化行司协同,探索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着力破解养老产业融资渠道单一的卡点问题。中国银行作为首批五家机构之一,积极参与国家发改委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作为人民银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七家试点机构之一,向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及企业、居家社区养老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切实帮助降低产业融资成本;上海市分行于2023年联动民政、财政及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创新性推出“养老服务批次贷”专项合作方案,取得创新示范效应。中国银行旗下中银保险连续多年承接政府采购型养老项目团体意外险,助力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 2024-11-06 19:14 ]
第二,探索场景化服务创新,服务银发经济规范化发展。中国银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以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平台为抓手,合作共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老年教育等养老场景,并积极嵌入支付结算、资金监管等金融服务,目前已有项目成功落地,下一步积极开展规模化推广,进一步助力产业客户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和运营风险,提升管理效益和运营质量。第三,发挥全球化服务优势,服务银发经济产业化发展。银发经济市场广阔,但供需错配,要素畅通流动、资源高效配置成为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银行依托境内及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渠道网络,为银发经济提供融资、融智、融商支持。促进银发经济资源要素互通共享,中国银行积极开展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等成熟养老市场的境外研究,为国内养老产业和养老金融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积极推动养老产业链上主体开展境内外股权、产品、服务、技术等合作。[ 2024-11-06 19:14 ]
作为进博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连续五年在进博会举办银发专场对接活动,今年再次组建银发经济交易团,设立了六大分团,成员数量超130家,涵盖政府部门、中外资养老企业及机构、高等院校、咨询平台等行业主体。明天将在8.1号馆举办中国银行银发经济交易团跨境养老系列活动,围绕旅居康养、金融创新、中外合作等主题召开三场对接会,促进产业交流合作,在此借此机会诚挚欢迎各位嘉宾拨冗莅临参加。[ 2024-11-06 19:14 ]
中国银行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持续优化多样化专业性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为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中银方案和金融力量。谢谢大家![ 2024-11-06 1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