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国际 | 港澳 | 台湾 | 财经 | 法治 | 社会 | 纪检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文娱 | 图片 | 视频 | 论坛 | 访谈 | 微博

VOL 109

2014年12月8日

世界最大的两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在分开15年后将再度合并,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巨无霸”。
  “两车”相互竞争,为何再度合并?合并后一家独大会否影响高铁技术持续创新?“两车”携手奔赴海外,能否以“高铁创造”引领“中国品牌”?在中国高铁日益为国际瞩目的时代,这些问题待解。业界期待,一加一能大于二。
10月27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均发布公告称,因拟筹划重大事项,经申请,公司股票开始停牌。11月28日再就拟议重大事项发表公告称,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时至12月2日,记者从权威消息源独家获悉,中国南车(601766.SH)与中国北车(601299.SH)合并方案的第一稿已完成,并上报决策层。据悉,合并完成后的公司将更名为“中国轨道交通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初定名,以下简称中车集团)。[点击详细]
合并后总资产将超3000亿

合并后总资产将超3000亿

恩怨情仇十余载,破镜为何又重圆?

14年前因避免垄断而分开

此次合并并不是简单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一位资深铁路人士表示,当年在出于“避免垄断、鼓励竞争”的指导思想下,200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车公司又一举分拆为两家国有独资大型集团公司,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点击详细]

14年后为告别过度竞争而复合


  不过在南车北车海外市场上“看上去很美”的成绩单背后却有着“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的心酸故事。
  由于当年的分家,只是按照地域进行区分,导致两家企业的业务架构和技术都是相似,甚至是重合的,由此埋下恶性竞争、打价格战的恶果。
  业内人士表示,两家企业不仅在国外互相压价,没精力搞技术,即使在国内,两家企业也不断地进行着攀比和竞争。因此为避免过度竞争,二者早应合并,若合并后,这样的问题便可不复存在。[点击详细]

“复婚”不是想复就能复?

对等合并尚无先例


  11月以来,南北车已连发5个公告,宣布继续停牌。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一则11月29日发布的继续停牌公告里,头一次在“由于所涉及事项比较复杂,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的表述中,出现了“尚无先例”四个字。
  此番的合并,尽管形式上为“南车并北车”,但实质上是“对等合并”,而这样对等合并的方式,可谓史无前例的。[点击详细]

两车整合并非易事,难点究竟在哪?

业内人士表示,两家企业合并将涉及董事会、财务合二为一,企业文化、人员融合和上百亿元市值换股问题,这将是一个复杂且艰难的过程。
  “现在南北车有些业务是重合的,有些机车厂经营状况非常不好,合并之后,就会涉及分工发展的问题,一些经营不好的分公司可能面临撤销或被迫转行的命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表示。[点击详细]

尚有多少悬念待解?

新公司人事安排成悬念

在不少人士看来,新公司领导层及管理框架的设定将成为下一阶段整合方案的核心以及市场关注的焦点。据了解,初步方案里暂时还未涉及领导层的安排。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北车董事长崔殿国今年2月已满60周岁,中国南车董事长郑昌泓明年7月也将满60。市场观点猜测,新公司管理层将从除两位董事长之外的现任南北车管理层中产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北车两个公司加起来共有19位高管,如何安置这些高管是个难题[点击详细]

国内市场采购成本是否将因此提高?

南车北车合并后,中国高铁设备在国际市场上“恶性竞争”的格局无疑可以迅速打破,但对国内市场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
   两者合并后,事实上形成垄断,中铁总公司和各城市地铁采购很可能将面临不利局面,而竞争的减少对企业提高技术、提高经营水平是否存在负面影响也有待观察。
   此外,合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也令人关注。[点击详细]

【责任编辑】游苏杭
两车合并:莫忘国人出行减负

两车合并:莫忘国人出行减负

两车整合后,国内竞争的压力消除了,是否会因此而弱化创新意识呢?会不会因为没有竞争而不再在成本控制等方面下工夫呢?
  中国高铁企业在抢在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应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降低国人乘坐高铁的出行成本。[点击详细]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