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国际 | 港澳 | 台湾 | 财经 | 法治 | 社会 | 纪检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文娱 | 图片 | 视频 | 论坛 | 访谈 | 微博

VOL 59

2014年4月22日

时势造英雄,时势亦葬英雄。
  成功者欢呼的时刻,往往有一群哭泣的“不幸儿”。而他们,有可能还是昨日的英雄。基建大兴之时,钢铁企业的业绩冲天; 俱往矣,皆成空。曾经富得流油的有色、煤炭、钢铁等资源型企业,如今深陷亏损泥潭,专门“盛产”亏损大户。在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排在亏损前十位的有四家是资源型企业,包括云南铜业、锡业股份、重庆钢铁和酒钢宏兴。
在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影响下,过去的2013年,对于钢铁、煤炭、有色等资源型行业来说依然是阴云密布。有行业内分析称,资源型行业的严冬期还远未迎来拐点。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势下,资源价格在新年依旧疲弱,需求不振和行业低迷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企业的经营和扭亏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与此同时,在上下游不景气的双重夹击下,曾经富极一时的煤炭行业亦遭受了近年来少有的低迷期。对于煤气化、兖州煤业、云南铜业、中国铝业等这些资源类企业而言,2013年的巨额亏损似乎只是寒冬的开始,在今年煤炭、铜、铝等价格跌势难止的局面下,其业绩仍然不容乐观。[点击详细]
钢铁、煤炭“盛产”亏损大户

钢铁、煤炭“盛产”亏损大户

“钢铁元帅”变“过街老鼠”

业内:钢铁行业进入真正严冬

2013年国内钢铁业实现利润229亿元,其中投资收益178亿元,钢铁主业盈利51亿元。前两个月钢铁主业亏损47亿元,3月略有好转,但无力扭转大局。
  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钢铁工业,在过去十年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周期变动。从2003年到2012年,全国钢铁产能由3亿吨猛增至9亿吨左右,各种大大小小的钢铁项目在各地兴建,钢铁业也一度成为地方政府拉动GDP和扩张就业的引擎。2010年以后,随着四万亿投资盛宴退去过后,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前期产能快速扩张致使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紧接着钢价暴跌,全行业陷入亏损的境地,企业在盈亏线上艰难徘徊。[点击详细]

未来或将有钢厂陆续退出

很多钢厂在报表处理上采取变通措施,如不同程度地延长折旧年限。在国家对钢铁行业从扶植转为限制后,不少银行也收紧了对钢铁业的贷款,目前,钢厂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60%以上),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开始出现。
  一直在微利边缘徘徊的钢铁业开始陷入更为艰难的整体亏损漩涡。今年一季度国内钢铁业整体亏损23亿元,其中钢铁主业亏损41亿元。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日子越来越难过,未来将有一批钢厂陆续退出这个行业。[点击详细]

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终结

当前正值煤炭消费淡季,全社会库存仍处高位,加之近期全国煤炭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用户普遍存在观望心理,购买意愿不强,后期市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今年以来,国内煤价延续上年跌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不断扩大。加上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更让煤炭行业“雪上加霜”,去产能化和结构调整压力进一步加大。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煤炭行业已经彻底告别“黄金十年”,煤价将在一个时期内低位徘徊。企业应加速转型,改变传统生产和竞争模式,寻求煤炭更清洁、高效的利用。[点击详细]

“煤贩子”被挤出转型

从2012年煤价下行开始,煤炭贸易商盈利的空间就越来越小,开始慢慢退出煤炭市场。今年以来,煤价比去年最低的时候还低,煤炭贸易商不得已开始另寻出路。靠煤炭支撑的能源城市正在从疯狂时代过渡到平稳阶段,中间不规范的环节必然会退出市场。这是煤炭行业洗牌的一个过程。[点击详细]

赶紧转,怎么转?

行业转型迫在眉睫 多家公司卖资产谋求扭亏

为摆脱巨额亏损和债务高企的窘境,兜售资产扭亏、加快资产重组成为救命稻草。目前各个行业都在寻找化解产能过剩的出路,而依靠市场化的手段推进去产能或更持久有效,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当转变发展思路,加紧修订完善相关政策,避免重复建设。[点击详细]

调结构转方式 各大公司“减肥降速”

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的困境,源于中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矛盾突出的大背景,因而困难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结构性等特点。各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调整,应该更多地具备企业自身特点,切忌一窝蜂。在过剩产业调整结构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尤其要防止经济过快、过大失速。无论如何,各项改革和结构调整,都必须在合理的发展速度下才能进行。[点击详细]

【责任编辑】幸子
需要有效的退出机制

需要有效的退出机制

我国亟待建立适合大宗交易的第三方平台进行钢铁产权交易,方便钢铁资本退出钢铁行业。政府引导应跳出单纯靠行政手段控制产能的惯性思维,防止新一轮的无序竞争,同时建立科学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设计有效的退出机制。[点击详细]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